騷離的意思、騷離的詳細解釋
騷離的解釋
(1).謂憂愁憤懑,離心離德。《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而遠者距違。” 韋昭 注:“騷,愁也;離,叛也。” 漢 焦贛 《易林·履之隨》:“三姦相擾, 桀 跖 為交,上下騷離,隔絶天道。”
(2).騷亂叛離。《新唐書·韋陟傳》:“今中原未平, 江 淮 騷離,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勠力,則無以成功。”
詞語分解
- 騷的解釋 騷 (騷) ā 動亂,擾亂,不安定:騷亂。騷擾。騷動。 憂愁:“離騷者,猶離憂也。” 指中國屈原的《離騷》,後泛指詩文:騷體。騷人。騷客。風騷(a.指《詩經》和《離騷》,代指古代詩歌或文化;b.指婦女
- 離的解釋 離 (離) í 相距,隔開:距離。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開,分别:分離。離别。離開。離散(刵 )。離職。離異。離間(刵 )。支離破碎。 缺少: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網絡擴展解釋
“騷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1.憂愁憤懑,離心離德
- 來源:最早見于《國語·楚語上》:“德義不行,則迩者騷離,而遠者距違。”韋昭注:“騷,愁也;離,叛也。”
- 釋義:指因德行缺失或治理不當,導緻親近的人心生憂愁、疏遠背叛。例如漢代焦贛《易林·履之隨》中“上下騷離”即描述君臣離心、社會動蕩的狀态。
2.騷亂叛離
- 來源:見于《新唐書·韋陟傳》:“江淮騷離,若不齋盟質信……則無以成功。”
- 釋義:強調因局勢混亂引發的叛亂或群體性背離,多用于描述政治或軍事動蕩。
其他補充說明
-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騷離”可形容文辭華麗、矯揉造作,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 例句參考:漢焦贛《易林》中“三姦相擾……上下騷離”,進一步印證了其原始含義。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語境理解該詞,優先參考權威曆史文獻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騷離
騷離是一個詞,它的意思是指人或事物離經叛道,違反常規或規範,行為不合常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騷離由"馬"(部首)和"離"(部首)組成,其中"馬"有4畫,"離"有7畫。
來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作品《楚辭》,其中詩人屈原在描述他的作品時,用了"騷"一詞。後來,"騷"一詞演變為表示違反常規或規範的意思,與"離"搭配使用,形成了"騷離"這個詞。
繁體:騷離的繁體寫法為 "騷離"。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的騷離的古漢字寫法,可以是 "騷俪" 或 "騷嫠"。
例句:他的行為騷離了社會的道德底線。
組詞:騷氣、離經叛道、騷人、離奇、離經、騷動。
近義詞:離奇、古怪、異類。
反義詞:合宜、正常、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