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tireless in teaching;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樂于教誨人而不知疲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教誨别人有耐心,不厭煩。《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邢昺 疏:“教誨於人,不有倦息。”《北史·高允傳》:“ 興壽 稱共 允 接事三年,不嘗見其忿色。恂恂善誘,誨人不倦,晝夜手常執書,吟詠尋覽。”《紅樓夢》第四八回:“ 黛玉 笑道:‘聖人説: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説的理!’”亦作“ 誨人不惓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卓哉先生,遺榮崇實,開拓新流,恢弘文術,誨人不惓,惟精惟一。”
“誨人不倦”是漢語成語,意為教導他人時耐心且不知疲倦,常用于形容教育者的熱忱與堅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該成語既是對教育者的贊譽,也強調教育需持之以恒。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查閱《論語》原文或相關典籍。
“誨人不倦”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教導他人積極主動且堅持不懈的态度。
“誨人不倦”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讠”和“人”,它們分别是“言”和“亻”的組合。根據漢字的筆劃數,它共由13筆劃組成。
“誨人不倦”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家劉勰(約公元6世紀)的《文心雕龍·卷二·修辭部》。劉勰在這本書中寫道:“誨人不倦,善之至也。”這句話後來被廣泛引用,并成為了現今使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誨人不倦”可寫作“誨人不倦”。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誨人不倦”可以寫作“誨人不厭”,其中的“不”是表示否定的字,相當于現代漢字中的“不”。
1. 作為一名教師,他對于教育事業誨人不倦,深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2. 他沒有絲毫懈怠,一直抱着誨人不倦的心态,不斷推動團隊取得進步。
誨人不倦 - 教書育人 - 傳道授業 - 澤被後世 - 精益求精
教導有方 - 殚精竭慮 - 循循善誘 - 對教無倦
懶散無為 - 不屑一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