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庶的意思、徒庶的詳細解釋
徒庶的解釋
庶民,民衆。《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軍旅、大田役,以旗緻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哀感徒庶,慟興雲陛。” 李周翰 注:“徒庶,下人也。”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庶的解釋 庶 ù 衆多:庶務。庶物。庶績。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與“嫡”相對:庶子(妾生的兒子)。庶母(嫡出子女稱父親的妾)。庶姓(古代稱與帝王沒有親屬關系的異姓諸侯)。
網絡擴展解釋
“徒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徒庶指庶民、民衆,屬于古代對普通百姓的統稱。例如:
- 《周禮·地官·大司徒》記載:“以旗緻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意為通過旗幟召集民衆,并管理他們的政令。
- 《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中提到:“哀感徒庶,慟興雲陛”,李周翰注:“徒庶,下人也。”表明該詞帶有對普通人的謙稱意味。
争議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沒有成就的人”,認為“徒”指無所作為,“庶”指庶民,組合後引申為平庸之輩。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使用場景
-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民衆群體或表達對百姓的關懷,如“治其徒庶之政令”(管理民衆事務)。
- 現代語境:若采用“無成就者”的引申義,可用于形容平凡或缺乏建樹的人,但需注意語體風格適配。
- 核心含義:庶民、民衆(古籍原義)。
- 潛在引申:無成就者(現代個别詞典定義)。
- 建議:閱讀古籍時以“庶民”為基準釋義,現代使用需謹慎區分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文選》等文獻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庶》的意思
《徒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平凡的人或普通的民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彳”、“廣”和“王”,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徒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旱麓》篇,描述了人民患難時期的景象。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徒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包括形體、結構和部首有所差異。關于《徒庶》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古代書畫作品中的表現。
例句
1. 他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是個徒庶出身。
2. 平凡的徒庶們也能創造非凡的事業。
組詞
1. 徒勞:沒有收獲,白費力氣。
2. 庶民:普通的民衆,與貴族相對。
近義詞
平凡、普通、庶民、凡夫俗子
反義詞
貴族、精英、權貴、上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