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庶的意思、徒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庶的解釋

庶民,民衆。《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軍旅、大田役,以旗緻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哀感徒庶,慟興雲陛。” 李周翰 注:“徒庶,下人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普通民衆、百姓,尤其指那些沒有官職爵位、處于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或隨從人員。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基本釋義:

    • 徒: 本義指步行,引申指步兵、隨從、門徒、服勞役的人、同一類或同一派别的人、空(如徒手)、隻/僅僅等。在“徒庶”一詞中,“徒”主要指服勞役者、隨從、下屬或一般群衆。
    • 庶: 本義指衆多,引申指平民百姓、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庶出)、旁支、差不多(庶幾)等。在“徒庶”一詞中,“庶”主要指平民、百姓、衆人。
    • 徒庶: 兩個字組合,意義相近,構成一個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強調指代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下層民衆、隨從人員或百姓群體。它強調的是身份地位的普通和低下,區别于貴族、官吏、士人等階層。
  2. 古代用法與語境:

    • “徒庶”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跟隨某人(如将領、官員、豪強)的普通部衆、士兵或依附的百姓。
    • 它也泛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
    • 這個詞帶有一定的時代色彩,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等級結構。
  3. 社會地位:

    • “徒庶”代表的是古代社會中被統治、被役使的階層。他們承擔着主要的賦稅、勞役和兵役,是社會生産的主要力量,但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普遍較低。

引用參考:

“徒庶”在古漢語中是一個指代普通百姓、下層民衆、隨從部衆的詞彙,體現了古代社會的階層劃分。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和古代經典文獻如《後漢書》、《晉書》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徒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徒庶指庶民、民衆,屬于古代對普通百姓的統稱。例如:

争議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沒有成就的人”,認為“徒”指無所作為,“庶”指庶民,組合後引申為平庸之輩。但這一用法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使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民衆群體或表達對百姓的關懷,如“治其徒庶之政令”(管理民衆事務)。
  2. 現代語境:若采用“無成就者”的引申義,可用于形容平凡或缺乏建樹的人,但需注意語體風格適配。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文選》等文獻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布亞人跋隊斬巴拉半璧品筆試不遷之廟不足惜茶點承盤馳懇馳轶創意造言川吏磪嵬打迸大禍臨頭颠怪地理要素方當方目凡碌封圻浮石沉木蓋老弓車鶴會黃鐘長棄進艸矜慈迥乎局節抗糧克石空明扣心困蒙犂壁泠人旅夢麻亂黏濕苶然沮喪捏手捏腳袍帶丑湓噎平坐貧賤驕人譬抑秋祫熱趕三籙掃射牲魚耍花腔肆睇闱棘為什麽遐厲項頭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