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客家話的意思、客家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客家話的解釋

漢語方言之一。參見“ 客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客家話,又稱客語、客家方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省份及海外客家華人社區。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研究成果,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典定義與核心特征

客家話指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方言,屬漢語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漢語方言之一,分布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古漢語遺存:保留中古漢語聲韻系統,如全濁聲母清化(如“群”讀若“kʰiun”)、入聲韻尾(-p/-t/-k)完整保留㊟。
  2. 詞彙特色:常用詞如“冇”(mau³,意為“沒有”)、“畀”(pi³,意為“給”)等,保留古漢語單音節詞㊟。
  3. 語法結構:通過變調區分詞性,如“食”(sit⁵,動詞)與“食”(sit²,名詞)㊟。

二、分布與曆史淵源

客家話形成于唐宋時期中原漢人南遷,語言學家羅常培在《臨川音系》中指出:“客家話是中原古漢語與南方土著語言交融的産物”㊟。現代主要分為粵台片(梅縣話為代表)、粵中片、汀州片等次方言,全球使用人口約5000萬㊟。


三、文化承載與學術價值

客家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如客家山歌、諺語均以客語傳承。語言學家李如龍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強調:“其語音系統對重構中古音具有‘活化石’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瀕危語言地圖》将部分客家話片區列為“脆弱級”,凸顯保護必要性㊟。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常培.《臨川音系》. 科學出版社, 1958.
  3. 李如龍.《客家方言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語言多樣性報告》. 2010.

注:㊟為綜合語言學共識标注,未引用單一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客家話(又稱客語、涯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江西、福建、台灣等省份,以及海外客家人聚居區,全球使用人口超過8000萬。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特征

  1. 古漢語活化石

    • 保留中古漢語音韻,如完整保存-m/-n/-ng鼻音韻尾和-p/-t/-k入聲韻尾(例:“十”讀作[sip])。
    • 古濁塞音聲母(如“并、定”等字)今讀送氣清音,與普通話差異顯著。
  2. 聲調體系
    多數客家話分6個聲調,平聲、入聲依清濁分陰陽,部分上聲字(如“馬”“冷”)讀陰平。

二、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于粵東(梅州、惠州)、贛南、閩西,以及台灣新竹、苗栗等地。台灣以“四縣腔”“海陸腔”為主流,廣東則以梅縣話為學術代表,惠陽話為實際強勢口音。

三、詞彙特色

  1. 古語留存:如“熱頭”(太陽)、“目珠”(眼睛)、“爺嫒”(父母)。
  2. 獨特表達:疑問詞“麼介”(什麼)、時間詞“今晡日”(今天)。

四、文化意義
作為客家民系身份标志,承載山歌、童謠等文化遺産。目前因普通話普及面臨傳承挑戰,但仍是台灣法定公事語言之一,并在蘇裡南共和國具有官方地位。

如需更詳細方言分區或發音對比,可參考、5、7的權威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憫保甲巴士底獄褊小蠶山伧語吃開出敵意外吹苓潨洞從死篡代催妝詩皴皰粗雜電視機電文訂辦頂頭風砥身砺行都鵝豆觞頓折恩威分符風候封壇分析與綜合撫谕鋼鏰兒剛巧貢實關目闳奧鹄岸黃帝陵角頭嘉異借面吊喪雞距即留竟天進士擧禁執鞫斷絕壁軍機處克壯斂禍蠪蛭拿班作勢平頭車千金字窮戚喪魄沙文主義貼臉襪材枉抑無能為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