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古 少皞氏 以鳥名官,謂之“鳥官”。天官有“鼈人”。此處泛指官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 陶 問:‘考簾官為何?’曰:‘此上帝慎重之意,無論鳥吏鼈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簾用,不通者不得與焉。’” 何垠 注:“鳥吏鼈官, 少昊 金天氏 以鳥紀官,天官有鼈人,皆借用。”
“鳥吏鼈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讀如下:
字面來源
該詞源于遠古傳說,少皞(昊)氏以鳥為圖騰命名官職(如“鳥官”),而周代天官系統中設有“鼈人”一職(掌管進獻龜鼈類供祭祀)。兩者結合後,泛指各類官吏,無論職位高低或職能差異。
象征意義
“鳥”與“鼈”象征微小或低微的職位,整體暗含對官吏群體(尤其是基層或普通官員)的泛稱,有時帶有戲谑或調侃色彩。
曆史典故
少皞氏(上古五帝之一)以鳥名官,如“鳳鳥氏”掌曆法、“玄鳥氏”司春分等,形成獨特的官職體系;而周代“鼈人”屬于天官下屬,負責龜鼈類祭品管理。
文學引用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于去惡》中提及:“無論鳥吏鼈官,皆考之”,指所有官吏均需通過考核才能任職。
該成語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語境中,現代使用較少。例如: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官制背景,可參考《周禮》或《聊齋志異》相關章節。
鳥吏鼈官是一個有趣而古老的詞彙,它常用來形容一個官職低微、無所作為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鳥 (部首:鳥;筆畫:4)
吏 (部首:口;筆畫:5)
鼈 (部首:鳥;筆畫:14)
官 (部首:宀;筆畫:8)
來源:
《說文解字》中有記載“吏居鳥乃鼈”這一句,描寫了一隻官員低賤如鳥,無用如鼈,排序很低賤。後來人們用“鳥吏鼈官”來形容低賤無能的官員。
繁體:
鳥吏鱉官
古時候漢字寫法:
鳥:鳥
吏:厖
鼈:鱉
官:冠
例句:
他隻是個鳥吏鼈官,除了占着官位,什麼實際工作都不做。
組詞:
鳥類、官吏、鼈蓋
近義詞:
官場小人、無能官員、庸碌官吏
反義詞:
英明官員、盡職官吏、能幹幹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