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而得的意思、唾手而得的詳細解釋
唾手而得的解釋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詞語分解
- 唾手的解釋 比喻極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地理》:“ 勃 ( 蕭勃 )之别将 歐陽頠 軍 苦竹灘 , 陳武帝 遣 周文育 總師,唾手而禽 頠 。”《三國演義》第六三回:“隻因一将傾心後,緻使連城唾手降。”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網絡擴展解釋
“唾手而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形容事物或目标極容易獲得,比喻毫不費力即可達成。字面意思是“像伸手接住唾液般簡單”,強調事情的輕而易舉性。
字面拆解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的動作,象征動作輕松、簡單。
- 而得:即得到、獲得,指結果輕易實現。
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至《新唐書·褚遂良傳》,唐代褚遂良在分析邊疆戰事時提到“唾手可得”,後演變為“唾手而得”。
- 近代引用:清代小說《小五義》第54回中也有使用(例:“這房可唾手而得”),毛澤東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用于形容日寇侵華初期的形勢。
- 語法:作謂語或定語,如“唾手而得的勝利”。
例句與引申
- 例句:毛澤東提到:“過去日寇唾手而得東四省,現在卻需血戰。”
- 引申義:常用于強調目标實現難度極低,或批評輕敵态度。
近義詞
- 唾手可得:意義相同,使用更廣泛。
- 垂手而得:強調動作的輕松,如垂手即可完成。
權威性與辨析
需注意該成語的出處存在多源說法,但核心含義一緻。現代使用中更偏向口語化表達,書面語可優先選擇“唾手可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唾手而得,意思是輕而易舉地獲取所需的東西。該詞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8。它是由“唾”和“手而得”三個字組成。
“唾”字的繁體寫法是“唾”,它是由“一”和“幾”兩個字的組合而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唾”字的古代寫法為“唾”。這種寫法在簡化之前比較常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容一個人隻要伸出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無需付出太多努力。
以下是一個關于“唾手而得”的例句:“這個機會對他來說太好了,他幾乎是唾手而得。”
通過組詞,可以擴展該詞的用法。例如:“唾沫”(口水)、“唾棄”(蔑視)、“時機得唾手而得”(獲得時機)。
近義詞包括“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它們都表示某事情容易達成。
反義詞則是“艱難困苦”、“付出努力”,強調完成某事需要付出較多的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