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尾的意思、濡尾的詳細解釋
濡尾的解釋
語出《易·未濟》:“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孔穎達 疏:“小才不能濟難事,同小狐雖難渡水而無餘力,必須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濟不免濡,豈有所利?”後以“濡尾”比喻力不勝任,處境尴尬。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進脫亢悔之咎,退無濡尾之吝。”
詞語分解
- 濡的解釋 濡 ú 沾濕,潤澤:濡筆。濡濕。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處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停留,遲滞:濡滞。 含忍:濡忍。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尾的解釋 尾 ě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鳥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尾數。尾音。結尾。掃尾。虎頭蛇尾。 在後面跟:尾隨。尾追。 量詞,指魚:三尾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頭
網絡擴展解釋
“濡尾”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1.出處與原始含義
- 該詞出自《周易·未濟卦》的爻辭:“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描述小狐狸在渡河時,因力氣不足,未到對岸便沾濕了尾巴,導緻無法順利渡河。
- 孔穎達注疏中進一步解釋:“小才不能濟難事,同小狐雖難渡水而無餘力……濟不免濡,豈有所利?”強調能力不足以應對困難,導緻尴尬或失敗的結果。
2.引申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比喻因能力不足而陷入困境,或做事力不從心、難以勝任的尴尬處境。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知止》中“退無濡尾之吝”,即用此意。
- 差異解釋: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舍己救人”的引申義,但這一說法未見于傳統典籍,可能是語境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文獻謹慎使用。
3.詞語結構分析
- “濡”:意為沾濕、浸漬。
- “尾”:指尾巴,此處以小狐狸渡河濕尾為意象,暗喻能力不足或行動未竟全功。
4.應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強調對自身能力的反思或對他人處境的評價。例如:“此事需量力而行,以免濡尾之憾。”
總結
“濡尾”的本義聚焦于“力不勝任”,是傳統典籍中常見的隱喻。若需引用其他解釋(如舍己救人),建議結合上下文或進一步考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濡尾》的意思
《濡尾》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思是指動物的尾巴沾濕了水。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濡尾》的部首是「氵」,表示「水」。它由10個筆畫組成,結構相對複雜。
來源
《濡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說文解字》,該書是一部古代對漢字的解釋釋義的重要文獻。
繁體
《濡尾》的繁體字為「濡尾」,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所以《濡尾》也有古時候的寫法。在古代,漢字的結構和筆畫都有一些變化。不過,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詳盡列舉所有的古時候寫法。
例句
1. 狗搖動着濕漉漉的濡尾跑過了草地。
2. 池塘中的青蛙用它的濡尾在水面上劃出了一道弧線。
組詞
濡尾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詞語,很少作為其他詞語的一部分出現。
近義詞
濡尾的近義詞包括:濕尾、潤尾。
反義詞
濡尾的反義詞包括:幹尾、旱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