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夫的意思、頑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夫的解釋

(1).貪婪的人。頑,通“ 忨 ”。《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趙岐 注:“頑貪之夫。”《明史·劉應秋傳》:“至於今,外逃貪黷之名,而頑夫債帥多出門下。”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征題敬賦》詩:“允堪配食到千秋,頑夫以廉懦夫起。”

(2).冥頑不靈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格言不吐庸人之口,高文不堕頑夫之筆。”

(3).頑民。 明 李夢陽 《鄱陽湖十六韻》:“ 康山 巍廟在,忠武激頑夫。” 清 吳孟堅 《明洪武》詩:“當日 成賢街 柳滿,人材應得激頑夫。”參見“ 頑民 ”。

(4).兇惡的人。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逆惡頑夫語,覆載不容,而為之引伸,心先喪矣。”《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入寇志》:“照得爾 義律 等,本化外頑夫,我雖鄉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夫”是古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礎詞義

“頑”本義指愚鈍、固執,《說文解字》釋為“㮯(同‘混’)也”,引申為貪婪或頑固。“夫”表示成年男性,泛指某一類人。組合後,“頑夫”在經典文獻中有兩類核心含義:

  1. 貪婪之人:如《孟子·萬章下》載“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此處“頑夫”指原本貪鄙者受感化而廉潔(參考來源:《孟子譯注》)。
  2. 固執愚鈍者:《漢書·公孫弘傳》注“頑,鈍也”,可引申為不明事理之人。

二、語義演變與擴展

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提出“頑者,無知覺”的解讀,強化了“缺乏覺悟”的貶義色彩。明清時期,詞義進一步泛化,如《紅樓夢》中“頑夫謗诟”形容冥頑不化者(參考來源:《紅樓夢語言研究》)。

三、現代辭書釋義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綜合曆代用例,定義為:“①貪得無厭之人;②愚妄固執之人”(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冊)。此解釋沿用至今,多用于學術研究與文學評論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頑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貪婪的人(通“忨”)
源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趙岐注解為“頑貪之夫”,指原本貪婪的人因受感召而變得廉潔。明代《明史·劉應秋傳》中“頑夫債帥多出門下”也沿用此意。

2. 冥頑不靈的人
晉代葛洪《抱樸子·審舉》提到“高文不堕頑夫之筆”,形容思想頑固、難以教化之人,反義詞分析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3. 頑民(指不服統治的民衆)
明代李夢陽《鄱陽湖十六韻》中“忠武激頑夫”及清代吳孟堅詩句,均指代難以馴化的群體。

4. 兇惡之人
《明史》中“頑夫債帥”暗含兇惡之意,清代龐樹柏詩句“頑夫以廉懦夫起”亦強化此形象。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若需更精準的語義判斷,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拜揖白玉舩锸工觇标碜話綢子潨流促疾打插點剁敦弓對銷礬頭高倍鈎百規責駭色沆瀣一氣黑不溜秋鶴膝蜂腰候車競聘居士屩炬焰狼顧鸢視冷嘲熱諷淩勵柳迳柳陌隴畝茏郁屢月馬蹏曼谷迷離徜仿眯睎木魚書翩飛婆婆嘴潛包栖遁蒻笠色膽如天砂鍋砸蒜上轅赦肺侯牲牽貪啬頹基萬端晚駕隗山嗚呼詳和香岫現世現報鮮鮮效足邪足洗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