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夫的意思、頑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夫的解釋

(1).貪婪的人。頑,通“ 忨 ”。《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趙岐 注:“頑貪之夫。”《明史·劉應秋傳》:“至於今,外逃貪黷之名,而頑夫債帥多出門下。”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征題敬賦》詩:“允堪配食到千秋,頑夫以廉懦夫起。”

(2).冥頑不靈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格言不吐庸人之口,高文不堕頑夫之筆。”

(3).頑民。 明 李夢陽 《鄱陽湖十六韻》:“ 康山 巍廟在,忠武激頑夫。” 清 吳孟堅 《明洪武》詩:“當日 成賢街 柳滿,人材應得激頑夫。”參見“ 頑民 ”。

(4).兇惡的人。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逆惡頑夫語,覆載不容,而為之引伸,心先喪矣。”《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入寇志》:“照得爾 義律 等,本化外頑夫,我雖鄉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頑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貪婪的人(通“忨”)
源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趙岐注解為“頑貪之夫”,指原本貪婪的人因受感召而變得廉潔。明代《明史·劉應秋傳》中“頑夫債帥多出門下”也沿用此意。

2. 冥頑不靈的人
晉代葛洪《抱樸子·審舉》提到“高文不堕頑夫之筆”,形容思想頑固、難以教化之人,反義詞分析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3. 頑民(指不服統治的民衆)
明代李夢陽《鄱陽湖十六韻》中“忠武激頑夫”及清代吳孟堅詩句,均指代難以馴化的群體。

4. 兇惡之人
《明史》中“頑夫債帥”暗含兇惡之意,清代龐樹柏詩句“頑夫以廉懦夫起”亦強化此形象。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若需更精準的語義判斷,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夫》的意思

《頑夫》一詞是指一個性格固執、頑強不屈的丈夫。他常常表現出強烈的個人主義,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肯妥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頑夫》這個詞的部首是“頁”,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頑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又稱作“王熙鳳的頑夫”,用來形容一個剛愎自用、不聽勸告的丈夫。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頑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頑”的寫法為“頑”,表示頑固、執拗的意思。而“夫”的寫法與現在相同。

例句

他是個真正的《頑夫》,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怎麼勸說都不肯改變。

組詞

- 頑固:形容極為固執、不聽勸告的性格。

- 頑皮:形容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孩子。

近義詞

- 固執:形容堅持己見,不易改變主意。

- 執拗:形容态度固執,不肯妥協,持續堅持自己的觀點。

反義詞

- 聽話:形容容易接受他人建議,乖巧聽話。

- 隨和:形容性格開朗,易與人相處,不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