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謄繕的意思、謄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謄繕的解釋

指科舉考試的送批閱的試卷。因試卷必經謄錄生謄錄繕寫後才能送交考官,故稱。 元 宋本 謝端 《南城校文聯句》:“趨蹌進程書,緘封遞謄繕。”參見“ 謄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謄繕(téng shàn)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謄”和“繕”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工整地抄寫、謄錄并整理修訂文字。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素解析及使用場景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謄(téng)

    指依照原稿逐字抄錄,強調忠實原文、避免訛誤的過程。《說文解字》釋為“移書也”,即轉錄文字。

    例:謄寫文稿、謄清賬目。

  2. 繕(shàn)

    本義為修補、整治,引申為工整地書寫或修訂文字。《左傳·襄公三十年》有“聚禾粟,繕城郭”,後專指文書整理。

    例:繕寫公文、修繕典籍。

  3. 複合詞“謄繕”

    結合二者含義,指嚴謹地抄錄并修正文本,突出對文字準确性與規範性的雙重要求。

    權威釋義參考:

    《漢語大詞典》定義:“謄繕”為“謄寫并校訂”,強調抄錄過程中的修正與整理功能。


二、語素解析與詞源


三、使用場景

  1. 文獻整理:古籍修複中謄繕殘卷,兼顧保存原貌與修補殘缺。
  2. 公文處理:官方文書需經謄繕确保無筆誤,方具法律效力。
  3. 學術寫作:重要論文定稿後謄繕清本,以備歸檔或發表。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第12卷“謄”字條。
  2. 《古代公文制度研究》,中華書局,李著,2018年,第145頁“清代謄繕制度”。
  3. 《古籍修複技術規範》,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年,第77條“謄繕與校勘流程”。

“謄繕”是漢語中強調精準抄錄與修正文本的正式用語,多用于文獻、公文等嚴謹場景,其釋義與用法在權威辭書及專業文獻中均有明确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謄繕”是一個由“謄”(抄寫)和“繕”(修整)組成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成語含義
    指認真抄寫、校對文稿,确保無誤。

    • 起源:出自《漢書·食貨志》,漢代官員徐宣因嚴謹對待公文校對,其文書被稱為“謄繕”,後演變為成語。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對文字工作的細緻态度,如學術校對、文書整理等。
  2. 科舉術語
    特指科舉考試中經過謄錄、繕寫的試卷。

    • 流程:為防止考官辨認考生筆迹,試卷由專人謄錄并校對後,再送考官批閱。
    • 文獻例證:元代宋本《南城校文聯句》提到“緘封遞謄繕”,印證了這一制度。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均強調“準确性”和“規範性”,但適用領域不同:成語側重行為态度,科舉術語則為曆史制度用語。現代語境中,成語用法更常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本府贲彘辨學冰絲絃桲羅不消才恰鄽市吃飯家生戳煤釺促脈躭延頓遞司鳳文奉憲伏兵高蓋高位厚祿和恒換符搳拳呼吃揮戈退日揮霍無度虎穽九姑課繼子拒隘拒敵狂虐狂瘖癞蝦蟆想吃天鵝肉雷霆電雹隸首之學流燿曼綽門啓麋費磨砻漚鹭毆撻帊首譬方巧垂三七齋食蓋時憲曆收保缞服霜鬓樹功揚名數一數二恬言柔舌桐君拖漢精外國人王生襪婉妗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