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夾棍的意思、夾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夾棍的解釋

[a kind of instrument of torture;instrument of torture the rack] 舊時的刑具,用兩根木棍做成,行刑時用來夾擠犯人的腿

詳細解釋

舊時殘酷刑具。兩根木棍做成,行刑時夾犯人腿部。《明史·刑法志三》:“全刑者曰械,曰鐐,曰棍,曰桚,曰夾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六:“夾棍始於 宋理宗 時,以木索并施,夾兩股間,名曰夾幫。” 洪深 《趙閻王》第二節第六幕:“官兒大怒,指揮左右,将老者上了夾棍,老者痛得昏絕了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夾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主要用于逼供或懲罰犯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結構
    夾棍由兩根木棍制成,行刑時通過擠壓犯人腿部制造劇痛。其名稱來源于“夾”的動作和“棍”的材質。部分文獻提到,夾棍有時由三根木棍組成(兩豎一橫),形成類似十字架的結構。

  2. 曆史起源
    該刑具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理宗時期,明清兩代沿用,并被納入法定刑具範疇。《明史·刑法志》明确記載其為“全刑”之一,與械、鐐等并列。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審訊逼供,常見于司法拷問。例如清代文獻《茶馀客話》描述,行刑時用木索夾住犯人兩股,稱為“夾幫”。受刑者往往因劇痛昏厥,甚至緻殘。

  4. 别名與擴展
    夾棍亦被稱作“夾棒”(見清代戲劇《憐香伴》),部分記載中與固定雙臂的十字架結構結合使用。

  5. 文化影響
    作為古代酷刑的象征,夾棍頻繁出現在曆史記載和文學作品中,例如洪深《趙閻王》等,反映封建司法制度的嚴酷性。

注意:不同時期夾棍的規格存在差異,具體實施方式可能因地域或朝代而略有變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夾棍的意思

夾棍(jiā gùn),意為用來夾取物品的器具。也可指用棍條夾手腳進行懲罰的刑具。

夾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夾棍的拆分部首為“夾”(jiā)和“木”(mù),其中“夾”部首的筆畫數為5,而“木”部首的筆畫數為4。

夾棍的來源

夾棍這個詞來源于漢字的組合。中文詞彙的組成往往是通過使用不同的漢字進行組合而成的。在這裡,“夾”代表夾取的動作,“棍”代表用來夾取的器具。因此,夾棍即為用來夾取物品的器具。

夾棍的繁體

夾棍的繁體字為“夾棍”,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夾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夾棍的漢字寫法和現在相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變化。由于古代文獻的保存和傳承的原因,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夾棍的例句

他用夾棍夾起了地上的垃圾。

夾棍的組詞

夾棍的組詞中可以包括夾具、夾子、夾緊等。

夾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夾棍的近義詞可以是夾具、鑷子,反義詞可能是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