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荒的意思、西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荒的解釋

西方荒遠之地。相傳古代京畿之外劃分為侯、甸、綏、要、荒,稱五服。服,五百裡。荒服最遠。 唐 孟郊 《感懷》詩:“羣物歸大化,六龍頽西荒。” 明 陳子龍 《門有車馬客行》:“何時下諸國,車駕馳西荒。”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外道翦滅,經術大昌,教澤未竟,遂終西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西荒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從構詞結構看,“西”指方位,與“東”相對;“荒”本義為草木蒙昧、未經開墾之地,引申為邊遠、荒僻的區域。二字組合後,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1. 地理方位的指代

    在古籍中常指代中國以西的偏遠地域,如《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荒”為神話中日月所入之處,涵蓋昆侖山以西的遼闊地帶。漢代《白虎通義》将“西荒”納入“五方”體系,象征秋季與肅殺之氣,體現古人以方位附會自然規律的思想。

  2. 文化意象的投射

    古代文學常以“西荒”暗喻荒蠻、未受禮教浸潤之地。例如《楚辭·離騷》以“朝發轫于蒼梧兮,夕餘至乎西極”表達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唐代李白《蜀道難》中“西當太白有鳥道”亦強化了西方險阻的意象。

  3. 曆史行政區劃的特指

    部分文獻中“西荒”特指具體地域。據《漢書·地理志》載,漢代曾設“西荒都護府”,管轄今甘肅、青海交界地帶,這一用法多見于史書對邊疆治理的記載。

  4. 宗教與神話的象征

    佛教典籍如《大唐西域記》将“西荒”與天竺(古印度)相關聯,視為佛法起源的聖地方位;道教文獻《雲笈七籤》則描述西荒為仙人栖居的秘境,賦予其超驗色彩。

現代漢語中,“西荒”的使用多見于文學創作與曆史研究領域。其語義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空間認知從地理實體向文化符號的轉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西荒”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向西方荒遠之地,具有地理和文化雙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西荒”指西方荒遠之地,源于古代中國的“五服”制度(侯、甸、綏、要、荒)。其中,“荒服”是離王畿最遠的區域(每服相隔五百裡),象征未開化的邊陲地帶。

  2. 字義分解

    • 西:方位詞,指日落方向,後引申為西洋或西方地域。
    • 荒:本義為未開墾的土地,後擴展為偏遠、未開發之意。
  3. 文學與曆史用例
    唐代詩人孟郊在《感懷》中以“六龍頽西荒”暗喻國勢衰落;明代陳子龍的“車駕馳西荒”則描繪遠征場景。這些用例均強調西荒的邊陲性和荒遠感。

  4. 文化關聯
    有說法認為“西荒”與古代“西王母國”(母系社會)相關,因中原文化視其為落後,逐漸用“西荒”代指落後或值得同情的人群。但此解釋多見于民間或特定文獻,需結合語境理解。

西荒既指地理上的西方邊陲,也承載文化上的荒遠、未開化之意,常見于古典文學與曆史叙述中。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莽白花駱便覽便門變天辨嚴弊本裁省赤都傳拓餈餻盜汗彫枯頂篷訛僞放言遣辭蜂趨蟻附偾裂覆準刮目相看廣侈觀日玉海約山盟谾谾黃稞澆俗解化津門九霞裾開成石經克拉昆侖縣圃冷手疠疵吝書門邊框木梳尼菴女花盤夷配甲坊平平平帖情不自勝輕量級绮詩散木不材三忠賞銀善模善樣攝衣射影定理石首城水次塑料訴枉韬光晦迹腿腕子午校相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