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屬的意思、對屬的詳細解釋
對屬的解釋
猶撰句。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詩:“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律度對屬,無不精絶。”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屬的解釋 屬 (屬) ǔ 同一家族的:親屬。眷屬。烈屬。 類别:金屬。吾屬。 有管轄關系的,歸類:屬于。屬下。屬地。歸屬。直屬。附屬。隸屬。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下有“屬”,“屬”下有“種”。 系,是:屬實
專業解析
"對屬"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殊修辭功能的術語,指詩文或對聯創作中上下句在詞性、結構、聲律等方面形成工整對應的語言現象。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論,宋代魏慶之《詩人玉屑》提到"對屬精工,不容偏廢",強調其對仗的嚴謹性。
從現代漢語詞典學角度分析,"對屬"包含三層核心含義:
- 詞性對應: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如杜甫詩句"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數量詞與動物的精準對應。
- 結構對稱:主謂結構對應主謂結構,動賓對應動賓,如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句式鏡像。
- 聲韻協調:平仄交替且上下句平仄相對,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即體現此特點。
該術語在《辭源》中被定義為"詩文對偶",在《漢語修辭學大辭典》中擴展解釋為包含"意義關聯、詞類相當、句式相似"的複合修辭要求。古代文論家劉勰《文心雕龍·麗辭》提出的"言對為易,事對為難"之說,可視為對屬理論的早期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對屬”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古典文學領域,指詩文中兩句形成對偶的修辭手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即通過詞性、結構、意義的對應關系形成工整的句式。
-
發音與結構
- 拼音:duì shǔ(部分文獻中“屬”可能讀作zhǔ,表“連綴”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結構:“對”表對應,“屬”表歸屬或連綴,整體強調句子的相互關聯性。
-
應用場景
- 常見于古詩文創作,尤其在律詩、骈文中要求嚴格對仗,如杜甫詩句“遙知對屬忙”即體現對偶句的推敲過程。
- 也可泛用于描述事物間的依存關系,如“對屬于自身的東西予以客觀看待”(現代引申用法)。
曆史文獻佐證
- 唐代孟棨《本事詩》提到“律度對屬,無不精絕”,說明其作為詩文規範的重要性。
- 杜甫《寄高使君岑長史》中“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直接反映了詩人創作對偶句的勤勉。
補充說明
-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研究或古籍分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屬”字含義(如連綴義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放白蹢白锵敗形貝殼彪蒙倉皇無措操兵镵鍼朝闼叱咄馳仰大房宕匠調數地藏王鈍重反坦克炮風掃各有所長拱揖指揮構制關牡貴珍古貌诙嘲騞分緘繩旌棨錦句迥巧濟弱鋤強考牧懶意了清兩禁漫延敉邦抹跄木框母舌男錢南越鳥蟠螭瓶玩頻頻迫窄清風明月任待梢林聲光化電十半石峽説破塾脩逃災避難剔抉外彙庠塾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