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屬的意思、對屬的詳細解釋
對屬的解釋
猶撰句。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詩:“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律度對屬,無不精絶。”
詞語分解
- 對的解釋 對 (對) ì 答,答話,回答: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朝着:對酒當歌。 處于相反方向的:對面。 跟,和:對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對立。對流。對接。對稱(坣 )。對峙。 說明事物的關系:對于。
- 屬的解釋 屬 (屬) ǔ 同一家族的:親屬。眷屬。烈屬。 類别:金屬。吾屬。 有管轄關系的,歸類:屬于。屬下。屬地。歸屬。直屬。附屬。隸屬。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下有“屬”,“屬”下有“種”。 系,是:屬實
網絡擴展解釋
“對屬”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古典文學領域,指詩文中兩句形成對偶的修辭手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即通過詞性、結構、意義的對應關系形成工整的句式。
-
發音與結構
- 拼音:duì shǔ(部分文獻中“屬”可能讀作zhǔ,表“連綴”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結構:“對”表對應,“屬”表歸屬或連綴,整體強調句子的相互關聯性。
-
應用場景
- 常見于古詩文創作,尤其在律詩、骈文中要求嚴格對仗,如杜甫詩句“遙知對屬忙”即體現對偶句的推敲過程。
- 也可泛用于描述事物間的依存關系,如“對屬于自身的東西予以客觀看待”(現代引申用法)。
曆史文獻佐證
- 唐代孟棨《本事詩》提到“律度對屬,無不精絕”,說明其作為詩文規範的重要性。
- 杜甫《寄高使君岑長史》中“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直接反映了詩人創作對偶句的勤勉。
補充說明
-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研究或古籍分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屬”字含義(如連綴義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對屬的意思
對屬(duì sh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對待他人的态度或看法”。它可以指代對人的尊敬、親疏、重視與否等方面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對字由“對”和“屬”兩個部分組成。它的部首是“寸”,筆畫數為6畫。
來源和繁體
對屬一詞源自古代漢語,起初的寫法是“對屬”。繁體中,對屬的漢字寫法保留了原本的形态,即“對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屬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對孰”,使用了“孰”作為屬字的替代。在《康熙字典》中,這種寫法也有所記載。
例句
1. 他對屬我們非常冷漠,完全不理睬我們的存在。
2. 我們應該以友善的對屬方式來交流,尊重彼此的觀點。
組詞
相關的組詞包括:對方、對待、對比、對手。
近義詞
與對屬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态度、觀點、看法。
反義詞
與對屬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漠視、排斥、不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