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迹的意思、托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迹的解释

见“ 托迹 ”。


亦作“ 托跡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跡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跡屠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托迹(tuō jì)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语词汇,指将行踪寄托于某处,常表示隐居或避世的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为“寄托形迹,藏身”,多用于描述主动远离世俗纷扰、选择低调生活的状态。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托”有“依托、寄托”之义,“迹”指“行踪、痕迹”,组合后强调通过隐匿踪迹达到避世目的。该词最早见于明代《东周列国志》等古典文献,如“托迹山林,不问世事”。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隐藏身份或淡化存在感的行为,例如:“他托迹市井,潜心创作。”

权威典籍《现代汉语词典》进一步指出,该词多含文学色彩,适用于正式语境,且隐含对现实环境的疏离态度。在古籍《聊斋志异·卷四》中亦有类似用例:“托迹幽谷,以避尘嚣。”

(注:引用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中华书局《聊斋志异》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托迹”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uō jì,其核心含义为寄身 或寄托形迹,多用于描述逃避世俗、隐居或寄托身心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1. 寄身避世
    指主动脱离世俗纷扰,选择隐居山林、遁入空门(如成为僧道)或身处卑微职位以逃避现实。例如:

    • “托迹山林,不问世事”(、)
    • “慈君托迹于空门”
  2. 形迹的寄托
    强调将身心寄托于特定环境或身份,带有超脱现实、追求精神安宁的意味。例如:

    • “托迹黄老,辞世却粒”(、)

用法与语境


权威来源补充

根据汉典解释,该词强调“寄托形迹”,与佛教、道教隐修文化关联密切。而历史用例(如)进一步印证其多用于描述乱世中人的避世选择。


“托迹”不仅指物理空间的隐退,更包含精神层面的超脱,是古代文人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平静的典型表达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傲世轻物步挽才人书会朝乌东踅西倒凡曹分散主义妇功干焦高库膏粱锦绣故垒还锦花胡衕华京华精荒塞货居假局子贱妓剪直结根衿灵就读橛笔绝伦逸群孔窍兰灯梁潁连舆接席零数拟疏排栅片词平铺骑马布器饰认打乳犊不怕虎三马啬祸韶美少日折口升涨石馆食胶虫双凤耸耸太仆天眷亭居王世贞五处士侮食铦鉏鲜滴小结嚣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