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後用以謂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晉 陸機 《順東西門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宋 蘇轼 《前赤壁賦》:“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訂三生。”
“逝者如斯”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處與原文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感歎時光如流水般流逝,日夜不息。
詞義解析
用法與結構
近義詞與反義詞
常見誤解澄清
部分解釋誤将“逝者”理解為“去世的人”(如、10),但權威文獻均指向“時間流逝”的本義。此外,提到“逝”通假“誓”的引申義(指立誓踐行聖道),屬于少數觀點,需結合語境理解。
示例: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晉·陸機《順東西門行》)
《逝者如斯》是一個成語,意為“過去的事物像流水一樣消逝”。下面将對該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逝者如斯》的拆分部首是辶、彳、口、止、鬥,總共有13個筆畫。
《逝者如斯》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的《離婁上》章節。其中有句話是:“孟子曰:‘逝者如斯夫!'”,意思是指過去的事物像流水一樣迅速消逝,不再回來。
《逝者如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逝者如斯夫」。
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古代常将「夫」字寫作「彐」,所以古時候的寫法為「逝者彐斯」。
1. 時間如流水,逝者如斯。
2. 青春不再,逝者如斯。
1. 逝世:去世,生命終結。
2. 逝去:過去,離開。
1. 一去不複返
2. 時光荏苒
1. 潛伏不動
2. 曆久彌新
總結:《逝者如斯》這個成語源自孟子的《離婁上》,意為過去的事物像流水一樣消逝。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辶、彳、口、止、鬥,總共有13個筆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逝者如斯夫」,古時候的寫法為「逝者彐斯」。例句有:“時間如流水,逝者如斯。”等。其組詞有“逝世”和“逝去”,近義詞有“一去不複返”和“時光荏苒”,反義詞有“潛伏不動”和“曆久彌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