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盎的意思、盎盎的詳細解釋
盎盎的解釋
洋溢貌;充盈貌。《韓詩外傳》卷二:“得堯之顙, 舜 之目, 禹 之頸, 臯陶 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 唐 杜牧 《<李賀集>序》:“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 宋 蘇轼 《新釀桂酒》詩:“擣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 清 趙翼 《陳繩武寓齋宴集》詩:“春情盎盎夜迢迢,占盡煙花 廿四 橋。”
詞語分解
- 盎的解釋 盎 à 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 盛(坣 ),充盈:春意盎然。詩意盎然。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盎的解釋 盎 à 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 盛(坣 ),充盈:春意盎然。詩意盎然。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盎盎”是一個疊詞,主要用來形容洋溢、充盈的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事物充滿、旺盛的樣子,常帶有生機勃勃或情感充沛的意味。
- 讀音:àng àng
- 詞性:形容詞(疊詞形式)。
語境與用法
-
自然景象
多用于描繪春意、溪水等充滿生機的場景。
例:
- “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唐·杜牧《李賀集序》)。
- “盎盎春溪帶雨渾”(宋·蘇轼《新釀桂酒》)。
-
文學意境
形容情感、詩意等抽象事物的豐沛狀态。
例:
- “詩意盎然”“欣欣然,春天來了……盎盎然,春光媚了”(現代用法)。
延伸補充
- 單字“盎”的本義:
原指古代一種腹大口小的盆(《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充盈”之意,如“春意盎然”。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成語或書面語,強調飽滿、充沛的狀态,如“興趣盎然”“生機盎然”。
“盎盎”通過疊詞形式強化了充盈感,既有具象的“春水滿溢”,也有抽象的“詩意豐沛”,是漢語中富有畫面感的詞彙。若需進一步了解“盎”的字源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康熙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盎盎(áng àng)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字詞語。它的部首是皿,共有13個筆畫。
盎盎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篇章。在古代,盎盎用于形容事物旺盛、繁榮的樣子。比如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一句“其盎如雲”,意思是形容事物充盈、茂盛,如同雲彩一般。
在繁體字中,盎盎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盎盎"。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盎盎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中,首部多呈現為土字旁。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盎盎的用法。比如,“這個城市的建設真是盎盎向前發展”。“鮮花盎盎,使整個公園更加美麗”。
與盎盎相關的組詞有盎然、盎然生輝、盎然可觀等。盎盎的近義詞有旺盛、興盛、繁榮等;反義詞有衰落、凋零、蕭條等。
希望這些簡要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