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吞爻的意思、吞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吞爻的解釋

語本《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翻 ﹞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傳》:“ 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又臣郡吏 陳桃 夢臣與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後因以“吞爻”為精于易學的典故。《增補事類統編·人事·夢上》:“ 吳 士吞爻,每以知經自任; 漢 臣獻賦,甯緣賜錦而來。” 清 吳偉業 《贈學易友人吳燕馀》詩:“吞爻夢逐 虞生 放,端策占成 屈子 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吞爻"是一個融合了易學符號與神話叙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本義 "吞"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咽也",本指吞咽動作,後引申為包含、容納之意。"爻"作為《周易》核心符號系統,《周易·系辭傳》記載"爻者,言乎變者也",指代卦象中陰陽交變的橫線組合。

二、典出溯源 該詞源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典故。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商纣囚西伯于羑裡,其子伯邑考遇害後,"文王食子肉"而推演八卦。後世演繹為"文王吞爻"之說,暗喻忍辱負重中參悟天道,如《周易正義》所述"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

三、文化象征 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中,該詞被賦予修真内涵,指修煉者通過存想卦象達到"氣吞爻變"的境界,如"閉目内視,真爻自現"的修煉法門。明清小說中常以此喻指智謀超群者,如《三國演義》批注有"卧龍吞爻,胸藏八陣"之說。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未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等規範辭書,主要流通于易學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吞爻”是一個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字面解析來理解:

一、字面解析

二、典故來源(主流解釋)

源自《三國志·吳志·虞翻傳》裴松之注引的記載:
三國時期吳國學者虞翻注解《易經》時,其郡吏陳桃夢見道士布下六爻,并取三爻讓虞翻飲下,虞翻請求“盡吞之”。後以“吞爻”代指精通《易經》學問的典故。

三、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釋義将其擴展為“吞噬天地神靈,形容力量強大、征服一切”,可能與文學創作中的意象延伸有關,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

四、使用場景

  1. 學術領域:描述對《易經》研究的精深造詣(如“吞爻之士”)。
  2. 文學比喻:罕見用于形容壓倒性力量,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原文或專業易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虎須半陰八神北門學士補阙拾遺骖仆蚩尤氣傳質慈愍澹灎東抄西襲動怒豆俎怼險耳順之年翻詞蕃衛豐利格式攻苦食儉苟生乖逆挂綠橫私紅女白婆懷仁儉設寖深墐竈救生堤蠲釋澇澇連袵賿曹立戟吝顧淋浪狸頭密運逆時飄萍斷梗乾啞洽商青羊宮桑黃蛇婆殊不知水月鏡像説得天電田客挑踢玩兒命委法未能免俗伍侯無舌無有崄詐枭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