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萍斷梗的意思、飄萍斷梗的詳細解釋
飄萍斷梗的解釋
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斷莖。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 宋 周行己 《再和文叔》:“契闊十年纔道舊,間關千裡又言旋。飄萍斷梗無根柢,愁喚羸童理破韉。”
詞語分解
- 飄萍的解釋 飄流的浮萍。多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行蹤。 唐 杜甫 《東屯月夜》詩:“抱疾飄萍老,防邊舊穀屯。” 明 李景福 《暮春遺意》詩:“三春看又盡,身世一飄萍。” 甯調元 《清明憶亡友姚宏業》詩:“百二山
- 斷梗的解釋 .折斷的葦梗。 唐 李賀 《詠懷》之一:“ 梁王 與 武帝 ,棄之如斷梗。” 宋 周邦彥 《宴清都》詞:“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啟 《再和陳愛山》:“乾坤雙斷
網絡擴展解釋
“飄萍斷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人像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斷折的植物莖稈一樣,形容漂泊無定、無依無靠的身世或境遇。
二、字詞解析
- 飄萍:浮萍無根,隨風浪漂泊,象征居無定所。
- 斷梗:植物的莖稈折斷後失去根基,暗喻人生遭遇挫折或失去依靠。
三、出處與用法
- 來源:出自宋代周行己的詩《再和文叔》,原句為“飄萍斷梗無根柢,愁喚羸童理破鞯”。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比喻句,屬中性成語。
四、例句與延伸
- 例句(古籍):詩中通過“飄萍斷梗”抒發了詩人漂泊半生的無奈。
- 相關成語:如“梗泛萍飄”“斷梗浮萍”,均借自然物喻人生漂泊。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飄萍斷梗》的意思
《飄萍斷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事物沒有根基,虛無飄忽或毫無根據。
《飄萍斷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飄萍斷梗》由“風”、“水”、“木”、“木”四個部首組成,總共有20畫。
《飄萍斷梗》的來源
《飄萍斷梗》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齊侯修繕翼于朝,謂範宣子曰:‘予壬逾敝瓦盡其梗矣。’”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沒有根基或不牢固。
《飄萍斷梗》的繁體
《飄萍斷梗》的繁體為「飄萍斷梗」。
古時候《飄萍斷梗》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時也可以用「漂萍斷梗」等寫法,意思相同。
《飄萍斷梗》的例句
他的觀點沒有依據,完全是飄萍斷梗。
《飄萍斷梗》的組詞
飄飄蕩蕩、斷章取義。
《飄萍斷梗》的近義詞
浮光掠影、毫無根據。
《飄萍斷梗》的反義詞
穩固有根、牢固有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