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月鏡像的意思、水月鏡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月鏡像的解釋

[unreal] 水中月,鏡中像。喻指一切虛幻的影像。也比喻詩中的空靈意境

故其妙處透徹玲珑,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也。——宋·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月鏡像"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成語,常用來比喻虛幻不實、空靈缥缈的事物或景象。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事物如同水中之月、鏡中之像,看似存在實則虛妄,無法捉摸和把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象:
    • 水月:指映照在水中的月亮倒影。水面平靜時可見月影,但此月影并非真實月亮本身,觸之即散,無法撈取。
    • 鏡像:指鏡子中反映出的物體影像。影像雖清晰可見,卻非實體,無法觸摸。
  2. 比喻義:
    • 形容一切現象皆如水中月、鏡中花,雖有形相顯現,但本質上是虛幻不實、空寂無自性的。
    • 指事物或境界看似美好、清晰,實則難以企及、無法真正擁有或長久保持。
    • 引申為對人生世事無常、夢幻泡影的深刻感悟。

二、哲學與宗教意涵(主要源于佛教)

三、文學與藝術中的運用

四、現代引申用法

“水月鏡像”一詞,從具體的自然景象(水中月、鏡中像)出發,在佛教哲學中被賦予了深刻的形而上學含義,成為闡釋“空性”和破除“我執”、“法執”的經典譬喻。其意象空靈優美,哲理深邃隽永,廣泛應用于文學、藝術乃至日常語言中,用以形容一切虛幻不實、難以捉摸或轉瞬即逝的事物與境界。

主要參考來源:

  1.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 對“水月”等佛教譬喻的釋義。
  2. 《漢語大詞典》 - 收錄“水月鏡像”或相關詞條(如“水月”、“鏡花水月”)的釋義及用例。
  3.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編) - 解釋佛教術語中的譬喻含義。
  4. 佛教經典《大智度論》(龍樹菩薩造) - 直接運用“水中月”等譬喻闡釋空性。
  5. 曆代詩詞作品(如唐宋詩詞) - 體現“水月鏡像”意境在文學中的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水月鏡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uǐ yuè jìng xiàng,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水中月”和“鏡中像”的意象,比喻事物的虛幻性或不真實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水中的月亮和鏡中的影像,兩者均因光線折射或反射形成,看似存在卻無法觸及。
  2. 引申含義
    比喻一切虛幻的影像或表象,強調事物本質的空靈、不可捉摸,常用于形容詩歌意境或哲學思辨中的缥缈感。

二、出處與典故

  1. 文學源頭
    最早見于唐代裴休的《玄秘塔碑銘》:“水月鏡像,無心去來”,用以闡釋佛教“空性”思想。
  2. 詩學發展
    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辨》中進一步引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強調詩歌意境的空靈與含蓄美。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境適用
    • 佛學領域:形容世間萬物的虛幻本質(如“三界六道,唯自心現”)。
    • 文學批評:描述詩歌或藝術作品的空靈意境(如“言有盡而意無窮”)。
  2. 現代擴展
    可引申用于形容網絡虛拟形象、泡沫化現象等現代語境中的不真實感。

四、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古籍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罷遣貝貨閉貨畢景不羁采拾吹雲辭不達意瓷瓶大錯擔保耽讀短衣幫頓滞鳳樂剛前槀殡膏脣拭舌苟生構造地震黃姜回桡家節記動捷報頻傳漈留金溝金檻狷憤款打流矢六獸淪暮旅夢每日間鳴謼牛骥共牢排擯磐石之固破瓦頹垣奇士魌魋悛悛全心全意趨陪然灰賞契生死觀屎蜣螂視掌書鈔死有餘誅聳體碎密淘洗土車望門投止香虬小蠶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