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吞爻的意思、吞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吞爻的解释

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 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 陈桃 梦臣与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增补事类统编·人事·梦上》:“ 吴 士吞爻,每以知经自任; 汉 臣献赋,宁缘赐锦而来。” 清 吴伟业 《赠学易友人吴燕馀》诗:“吞爻梦逐 虞生 放,端策占成 屈子 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吞爻"是一个融合了易学符号与神话叙事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本义 "吞"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咽也",本指吞咽动作,后引申为包含、容纳之意。"爻"作为《周易》核心符号系统,《周易·系辞传》记载"爻者,言乎变者也",指代卦象中阴阳交变的横线组合。

二、典出溯源 该词源出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典故。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商纣囚西伯于羑里,其子伯邑考遇害后,"文王食子肉"而推演八卦。后世演绎为"文王吞爻"之说,暗喻忍辱负重中参悟天道,如《周易正义》所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三、文化象征 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该词被赋予修真内涵,指修炼者通过存想卦象达到"气吞爻变"的境界,如"闭目内视,真爻自现"的修炼法门。明清小说中常以此喻指智谋超群者,如《三国演义》批注有"卧龙吞爻,胸藏八阵"之说。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未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等规范辞书,主要流通于易学研究与文学创作领域,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吞爻”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字面解析来理解:

一、字面解析

二、典故来源(主流解释)

源自《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裴松之注引的记载: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虞翻注解《易经》时,其郡吏陈桃梦见道士布下六爻,并取三爻让虞翻饮下,虞翻请求“尽吞之”。后以“吞爻”代指精通《易经》学问的典故。

三、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释义将其扩展为“吞噬天地神灵,形容力量强大、征服一切”,可能与文学创作中的意象延伸有关,但此用法缺乏古籍直接支持。

四、使用场景

  1. 学术领域:描述对《易经》研究的精深造诣(如“吞爻之士”)。
  2. 文学比喻:罕见用于形容压倒性力量,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原文或专业易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镇白木耳扳附炳映残蝉参验擦掌磨拳掺合吃麻栗子丑生淳熟倒许电料雕镂藻绘调派雕趾鳄鱼眼泪風虎雲龍分内服礼富饶垢蠧关国贯矩国书骨瘦形销横见侧出灰身泯智诙谐交神交织拘学刻心可许寇孽快阁列队凛如霜雪禖坛麪杖鸣潄抿泣抹粉施脂弄不清疲塌清慧卿相扰弊三考吏僧供烧毛烧燕摄疗唐突蹄踏通视抟飞土壤学尪纤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