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舌的意思、無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舌的解釋

(1).沒有舌頭。《埤雅·釋鳥》:“ 閩 諺曰:‘鴇無舌,兔無脾。’蓋鴇無舌連蹄,性不木止。”

(2).謂不善言語、辭章。 宋 黃庭堅 《黃龍南禅師真贊》:“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無舌,贊水中月。”按,佛教以“廣長舌”泛喻能言善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沒有舌頭,常見于古代文獻或諺語。例如《埤雅·釋鳥》中記載的諺語“鸨無舌,兔無脾”,即用“無舌”描述鸨鳥的生理特征。現代醫學語境中,也可能用于描述先天或後天導緻的舌部缺失現象。

二、比喻含義

引申為不善言辭或缺乏文采,多用于文學表達。如宋代黃庭堅在《黃龍南禅師真贊》中寫道:“我以無舌,贊水中月”,通過“無舌”自謙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與佛教“廣長舌”(象征辯才)形成對比。該用法也出現在現代造句中,例如“身為無舌者,依然無損他的才華”。

補充說明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詩詞用例及現代語境,涵蓋字面與隱喻兩層核心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舌

無舌是指一個人或動物沒有舌頭或舌頭功能喪失的狀态。在生物學中,舌頭是一種重要的器官,它負責咀嚼、吞咽和發音等功能,對于人類來說,舌頭還承擔味覺的感知。因此,無舌意味着失去了這些功能。

拆分部首和筆畫:無(無部首)舌(舌部首)。無字的五筆字形為:⺘,舌字的五筆字形為:舌。

來源:無舌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用來形容沒有舌頭的人或動物。

繁體:無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無舌的寫法較為簡潔,舌字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無字則是由三個橫槽組成,下部有一個短豎。

例句:

1. 他的舌頭被疾病侵蝕,變得無舌。

2. 這隻狗是一隻無舌的流浪狗,無法發出聲音。

組詞:舌下、舌頭、舌尖、無聲無息。

近義詞:失聲、緘默、啞。

反義詞:有聲、有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