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牛的意思、土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牛的解釋

(1) [mound on a dike or dam]∶遠看似牛的,堆在堤壩上準備搶修用的土堆

(2) [a clay ox]∶泥土制的牛

詳細解釋

(1).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陰氣。後來,立春時造土牛以勸農耕,象征春耕開始。《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鄭玄 注:“土牛者,丑為牛,牛可牽止也。” 孫希旦 集解:“出土牛者,牛為土畜,又以作之,土能勝水,故於旁磔之時,出之於九門之外,以穰除陰氣也。”《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鬥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布澤木龍催,迎春土牛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謹按禮部則例載:立春前一日, 順天府 尹率僚屬朝服迎春於 東直門 外,隸役舁芒神土牛,導以鼓樂,至府署前,陳於彩棚。”

(2).堆在堤壩上以備搶修用的土堆。遠看形似牛,故稱。 梁斌 《播火記》第三卷四四:“兩個人一直走到天明時分,看看東方發白,離遠看見前面一條長堤,堤上有兩行垂柳,垂柳下面,有黃色的土牛起伏,這就是 白洋澱 上的圍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土牛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闡釋:

一、民俗文化象征

在傳統節氣習俗中,土牛指用泥土塑成的“春牛”,象征農耕之始。古代立春時有“打春牛”儀式,官員以彩鞭擊碎土牛,寓意催促農事、祈求豐收。此俗可追溯至周代,《禮記·月令》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二、字面本義

《漢語大詞典》将“土牛”拆解為“泥土制成的牛”,常見于祭祀或防洪工程。例如《周禮·地官》注疏提到“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大寒”,指用土牛象征驅除寒氣;宋代《河防通議》記載防洪時“積土為牛”,指臨時堆築的土壩(來源:《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

三、方言與農業指代

在南方方言中,土牛可代指耕牛。《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提到,明清時期“土牛”一詞在江南農村特指未經雜交改良的黃牛品種,強調其本土適應性(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畜牧卷》)。

四、工程術語

水利工程中,“土牛”指為防汛預堆的土垛,形如卧牛。《水利工程術語标準》(GB/T 50095-2014)定義其為“用素土分層壓實而成的臨時擋水設施”,常見于堤防搶險儲備(來源:國家水利技術标準文獻庫)。

網絡擴展解釋

“土牛”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和用途可具體解釋如下:

一、實體含義

  1. 堤壩上的備用土堆
    指堆築在河堤或水壩上的土堆,形似牛身,用于防洪搶險時快速填補缺口。這種土牛通常用竹籠或麻袋裝土堆砌,遠觀如卧牛,故得名。

  2. 泥土制的牛形器物
    古代用于兩種儀式:

    • 農曆十二月“出土牛”:為驅除陰氣,迎接陽氣,屬冬季禳災儀式。
    • 立春“造土牛”:象征春耕開始,官府通過鞭打土牛(稱“打春”或“鞭春”)勸民農耕,祈求豐收。

二、延伸比喻

  1. 形容樸實、原始的特質
    由“土”(象征土地、樸實)與“牛”(象征力量)組合衍生,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粗犷、敦厚的特性。例如文學作品中形容農民或傳統農耕文化。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儀式或水利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漢典》《播火記》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餲饐禀饩操度冊名剗除禅偈谌摰辭頭黨員當州搭眼奪走二季方勝梵寂構合翰飛戾天好共歹槐堂話簍子華臧鹄候回節敬服金仆機勢蠲賦浚利冷滑廉夫離辭禮辭洛誦麥克杪秋明姿甯處疲弊披肩樸讷青唐青瑤熱門貨肉店森豎扇虐燒缸地深度食不裹腹食籮霜柯特贊貼米鐵心木腸偉懋威虐卧軌無論險急消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