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鐵心石腸 ”。
“鐵心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
指人的心志如鐵般堅硬、不為外界所動,形容意志極其堅定或态度冷酷無情。部分資料認為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缺乏情感波動的狀态。
最早見于宋代趙令畤《侯鲭錄》卷三,原文提到王安石(字介甫)作詩時被評價:“此老風味不薄,豈鐵心木腸者哉。”此處通過反問語氣,暗示其并非真正冷酷之人,反而帶有一定褒義。
“鐵心木腸”具有雙重語境色彩,既可褒揚堅韌不拔的精神,也可批評冷漠無情的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情感傾向。其核心在于強調心志的堅定性與情感的封閉性,文學作品中常用于刻畫人物性格。
《鐵心木腸》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堅定、決心堅強。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毫不動搖,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決心。
《鐵心木腸》由“金”、“木”、“心”、“月”組成,分别拆分的部首是:钅、木、心、肉,筆畫分别是:8、4、4、4。
《鐵心木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朝王守仁的《天人感應篇》中。後來,此成語也在文學作品和口語中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鐵心木腸”可以用來表示《鐵心木腸》這個成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将“木”寫作“林”或“本”,将“心”寫作“忄”。
他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時展現出了鐵心木腸,面對各種困難從不退縮。
鐵心、木腸是《鐵心木腸》這個成語中的兩個詞語,也可以單獨使用。
近義詞有:鐵石心腸、堅定不移。
反義詞有:心軟腸子一股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