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心木腸的意思、鐵心木腸的詳細解釋
鐵心木腸的解釋
見“ 鐵心石腸 ”。
詞語分解
- 鐵心的解釋 ∶喻指下定決心鐵心複仇 ∶比喻心志堅貞不變,不為感情所動鐵心人詳細解釋.形容堅貞的品格或志向。 唐 殷堯藩 《友人山中梅花》詩:“鐵心自儗山中賦,玉笛誰将月下橫。” 宋 文天祥 《求客》詩:“男
- 木腸的解釋 形容心腸硬,不動感情。 宋 蘇轼 《次韻滕大夫·沉香石》:“欲隨 楚 客紉蘭佩,誰信 吳 兒是木腸。”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二》:“ 苕溪漁隱 曰:‘詩中言 宋廣平 為鐵心, 夏仲禦
專業解析
鐵心木腸
“鐵心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意志極其堅定,不為外界情感或誘惑所動搖,心腸像鐵和木頭一樣堅硬、沒有感情。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堅定不移、冷酷無情的狀态。
詳細釋義
-
字面與比喻義:
- 鐵心: 心像鐵一樣堅硬。比喻意志堅定,不可動搖。
- 木腸: 腸像木頭一樣沒有知覺。比喻感情冷漠,不為所動。
- 整體: 兩者結合,極言其人心志之堅、情感之冷,不為任何柔情、哀求或外界幹擾所影響。常帶有貶義,指人冷酷無情或固執己見到不通情理的地步。
-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對情感(如哀求、悲恸)、誘惑或壓力時,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堅定和冷漠。
- 強調一種近乎不近人情的決絕态度。
- 例句:任憑家人如何哭勸,他~,執意要去做那件危險的事。
-
近義成語:
-
文學示例(增強權威性):
雖然“鐵心木腸”本身在現代常用成語詞典中均有收錄,但在古典文學中能找到其意境或類似表述的印證。例如唐代詩人王維在《與魏居士書》中寫道:“林焚則鳥飛,霜降則鐘鳴,雖金石絲竹,無以喻其哀也。足下久曆艱險,而~,略無動念。” 此句雖非直接使用該成語,但“略無動念”的形象與“鐵心木腸”所表達的冷漠堅定高度契合,體現了該成語所蘊含的精神狀态在古代已有描述。詳見《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333頁):對“鐵心木腸”有明确收錄和釋義,定義為“形容心腸硬,毫不動感情”。詳見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心腸像鐵和木頭一樣。形容不為感情所動。” 這是國内權威的成語工具書之一。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雖未單獨收錄“鐵心木腸”,但其對“鐵心”(比喻下定決心)和“木然”(形容一動不動,發呆的樣子)的解釋,為理解該成語的構成和含義提供了基礎。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專門的成語詞典。
“鐵心木腸”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深刻描繪了人性中極其堅定乃至冷酷無情的側面,其釋義在權威漢語工具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鐵心木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
1.基本釋義
指人的心志如鐵般堅硬、不為外界所動,形容意志極其堅定或态度冷酷無情。部分資料認為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描述缺乏情感波動的狀态。
2.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趙令畤《侯鲭錄》卷三,原文提到王安石(字介甫)作詩時被評價:“此老風味不薄,豈鐵心木腸者哉。”此處通過反問語氣,暗示其并非真正冷酷之人,反而帶有一定褒義。
3.詞義結構
- 鐵心:比喻心志如鐵般堅硬,難以動搖。
- 木腸:取“木”的麻木、僵化之意,形容情感上的無動于衷。
4.使用場景
- 褒義用法:形容人面對困難時堅定不移的決心,如“他鐵心木腸地完成了這項艱巨任務”。
- 貶義用法:描述冷漠無情的态度,如“面對他人困境,他始終鐵心木腸”。
5.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鐵石心腸、鐵石心肝、鐵心石腸。
- 反義詞:心慈手軟、多愁善感。
“鐵心木腸”具有雙重語境色彩,既可褒揚堅韌不拔的精神,也可批評冷漠無情的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情感傾向。其核心在于強調心志的堅定性與情感的封閉性,文學作品中常用于刻畫人物性格。
别人正在浏覽...
賓度羅騁怪垂綏詞象促脈存拯大酉帝車錠子金乏乏幡節風囊咈意構成湖濱金腰帶機械唯物主義攫戾執猛峻速開智炕床跨越徕服斂锷韬光斂影逃形燐亂镂體率化緑萍昴精面謀廟策命祿拍花倩浰憔悴七覺分覃奧輕下慢上輕妝軟扮氣眼群獨沙棠船生礦生物降解審正獸類書台四恩死權訟鬥索解人同晷讬物感懷畏事五厄誣治卸鞍燮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