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pect]∶盼望,等候
(2) [await respectfully]∶期望,等待,恭候
鹄候回音
直立等候;恭候。《水浒傳》第一○七回:“ 李助 又等了一回,有内侍出來説道:‘大王有旨,問軍師還在此麼?’ 李助 道:‘在此鵠候!’”《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請緩封一日,俟弟與閣下面談後,再封如何?鵠候玉音。” 許傑 《群衆的表情》:“因為飛機到得遲,大家竟在雨中鹄候了數小時。”
“鹄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詞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孟子·公孫丑上》:“君子之鹄候也,雖有千鈞之鳥,必踣于地而後去。”原指君子等待貴客時,即使有千鈞重的鳥(象征重要事務)落地也不為所動,體現對客人的敬重。
“鹄”即天鵝,因其站立時昂首直立,故以“鹄候”形容恭敬等候的姿态。
用法與語境
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拓展學習,可參考《孟子》及相關文學評論。
鹄候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鹄、候兩個部分組成。
鹄:由鳥部(鳥)和個字旁組成,共7畫。
候:由亻(人)和口字旁組成,共10畫。
鹄候的來源可以從兩個字的意義去理解:
鹄,指的是天鵝,一種美麗的大型水鳥;候,則是指觀察、等待、預測等意思。
綜合起來,鹄候表示觀察天鵝的行為,也可以引申為等待、觀察、預測事物的發展或變化。
鹄候的繁體寫法為鵠候。
在古代,鹄的寫法也有變化,有時會寫作䴙。
1. 他們在湖邊鹄候,期待能夠看到美麗的天鵝。
2. 經過多天的鹄候,天空終于下起了雨。
3. 他猶豫了一會兒,然後鹄候了一下,看看發展的趨勢。
鹄飛、鹄的羽毛、鹄形、觀鹄、鹄的叫聲
觀察、注視、等待、預測
懶散、漠視、放棄、不理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