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甯處的意思、甯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甯處的解釋

猶言安處,安居。《國語·晉語二》:“群臣莫敢寧處,将待君命。”《淮南子·泰族訓》:“夷狄伐中國,民不得寧處,故蒙恥辱而不死,将欲以憂夷狄之患,平夷狄之亂也。”《後漢書·徐穉傳》:“大樹将颠,非一繩所維,何為栖栖不遑寧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甯處(níng chǔ)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字源、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三個角度解析。

一、字源構成 “甯”原指安定、安甯,甲骨文中象形為屋内有食器,表示居所安穩;“處”本義為停留、居所,引申為處理、對待。二者組合後,既包含空間上的安居,又蘊含心境上的平和。

二、詞典釋義

  1. 安甯居所:指平靜安適的居住環境,如《詩經·小雅·鴻雁》“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甯處不遑,哀此鳏寡”中的地理空間概念。
  2. 靜守本心:表内心安定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安處,靜守”,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君懼不得甯處于宋”體現的精神境界。
  3. 處理事務:作動詞時指穩妥處置,《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載“甯處猶言妥處”,如《尚書·康诰》“用康乂民,作甯處”的治理含義。

三、文獻用例 《國語·晉語四》“甯處以待其斃”展示戰略定力;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甯處而不悔”強調處世态度。兩例印證該詞在曆史語境中的動态應用。

注:文獻引用源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及《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甯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甯處”讀作níng chǔ,意為安處、安居,指處于安甯的居住環境或穩定的生活狀态。例如《國語·晉語二》中“群臣莫敢甯處”,即形容群臣因局勢動蕩無法安心居位。


詳細解析

  1. 環境層面的安甯
    多用于描述物理空間的安定,如《後漢書·徐穉傳》中“不遑甯處”,指因社會動蕩導緻民衆無法安居。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理想居所的向往。

  2. 心理層面的平靜
    部分解釋提到,“甯處”還可指内心的平和狀态,例如形容一個人“心境甯處”。這種用法更偏向文學化表達,強調精神層面的安定。


出處與用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國語》《後漢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庵庵百骸六藏筆斷讒擠辭出大黃魚逮訊膽大心小當刻倒抹傎倒電阻合金汾鼎奉祿撫拍福算國際慣例鼓旆旱澇保收黑繩轟隆隆互換性瓠菹見行舊惡九姓抉拾渴悶李郭臨川駡唧唧沒世無聞排頓潑東西樵蘇客七教齊贅缺點榷揚戎邏山蕭韶道鉎鏉世套霜塘送殡尿脬特赦梯山架壑偷巧王封萬籁無聲吳刀無谖五宗香脂閑適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