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牛的意思、土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牛的解释

(1) [mound on a dike or dam]∶远看似牛的,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

(2) [a clay ox]∶泥土制的牛

详细解释

(1).用泥土制的牛。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后来,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郑玄 注:“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也。” 孙希旦 集解:“出土牛者,牛为土畜,又以作之,土能胜水,故於旁磔之时,出之於九门之外,以穰除阴气也。”《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谨按礼部则例载:立春前一日, 顺天府 尹率僚属朝服迎春於 东直门 外,隶役舁芒神土牛,导以鼓乐,至府署前,陈於彩棚。”

(2).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远看形似牛,故称。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四:“两个人一直走到天明时分,看看东方发白,离远看见前面一条长堤,堤上有两行垂柳,垂柳下面,有黄色的土牛起伏,这就是 白洋淀 上的围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土牛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个角度阐释:

一、民俗文化象征

在传统节气习俗中,土牛指用泥土塑成的“春牛”,象征农耕之始。古代立春时有“打春牛”仪式,官员以彩鞭击碎土牛,寓意催促农事、祈求丰收。此俗可追溯至周代,《礼记·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二、字面本义

《汉语大词典》将“土牛”拆解为“泥土制成的牛”,常见于祭祀或防洪工程。例如《周礼·地官》注疏提到“季冬之月,出土牛以送大寒”,指用土牛象征驱除寒气;宋代《河防通议》记载防洪时“积土为牛”,指临时堆筑的土坝(来源:《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

三、方言与农业指代

在南方方言中,土牛可代指耕牛。《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提到,明清时期“土牛”一词在江南农村特指未经杂交改良的黄牛品种,强调其本土适应性(来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畜牧卷》)。

四、工程术语

水利工程中,“土牛”指为防汛预堆的土垛,形如卧牛。《水利工程术语标准》(GB/T 50095-2014)定义其为“用素土分层压实而成的临时挡水设施”,常见于堤防抢险储备(来源:国家水利技术标准文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土牛”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和用途可具体解释如下:

一、实体含义

  1. 堤坝上的备用土堆
    指堆筑在河堤或水坝上的土堆,形似牛身,用于防洪抢险时快速填补缺口。这种土牛通常用竹笼或麻袋装土堆砌,远观如卧牛,故得名。

  2. 泥土制的牛形器物
    古代用于两种仪式:

    • 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为驱除阴气,迎接阳气,属冬季禳灾仪式。
    • 立春“造土牛”:象征春耕开始,官府通过鞭打土牛(称“打春”或“鞭春”)劝民农耕,祈求丰收。

二、延伸比喻

  1. 形容朴实、原始的特质
    由“土”(象征土地、朴实)与“牛”(象征力量)组合衍生,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粗犷、敦厚的特性。例如文学作品中形容农民或传统农耕文化。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仪式或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汉典》《播火记》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毕毕剥剥避正寝趵突不虞朝天馄饨趁口传讽传节鉏耒蝶拍抵玑方骖并路芬芳粉米扶老感恩图报高密侯歌啸供案乖中过声海域寒笛韩世昌昏虫俭贫金齿井星金屏雀举纲持领块礨枯蔫老虎班垒舍联飞量揆礼赏鸾集论讨马蛤梦魇屏气敛息曲谢涩浪山精拾级沈乱神通食谷水中著盐搜逻琐散投兵往岁万刼抆泪闻名遐迩舞旋掀然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