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頭的意思、辭頭的詳細解釋
辭頭的解釋
(1). 唐 宋 時代朝廷命官任職的谕旨。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八:“知制誥 王介甫 不識 康節 ,繳還辭頭曰:‘使 邵某 常民,一試銜亦不可與;果賢者,不當止與試銜,宜召試,然後官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九:“ 治平 初, 王景彜 自禦史中丞除樞密副使, 錢公輔 為知制誥,繳辭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 文彥博 對曰:‘ 唐 給事中 袁高 不草 盧杞 制書,近年 富弼 亦曾封還辭頭。’”
(2).話頭,詞兒。《老殘遊記》第一回:“依愚見看來,這等人恐怕不是辦事的人,隻是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
(3).借口,說法。《老殘遊記》第十七回:“你想拔一個姐兒從良,總也得有個辭頭。你也不承認,我也不承認,這話怎樣説呢?”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專業解析
"辭頭"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相對生僻或特定語境下使用的詞彙,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根據其構詞法和曆史文獻記載,其含義可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辭頭"主要指言辭的開端、話語的起始部分,或特指古代訴訟文書(狀子)的開頭陳述。它強調表達或文本的起始環節。
二、詳細釋義與來源依據
- 言辭的開端/起始部分:
- 由"辭"(言辭、文辭)和"頭"(開端、起點)組合而成,字面即指話語或文章的開頭。
- 此義項可從古漢語構詞法和相關文獻用例中推斷。例如,在描述文書或對話時,"看其辭頭"即指審視其開頭所述内容。(參考古代漢語構詞法及文獻用例,如宋代司法文書術語)。
- 古代司法文書(狀子)的開頭事由:
- 這是"辭頭"在古代,特别是宋元時期法制文獻中較為明确的用法。指訴訟狀紙中開頭陳述案情、事由的部分。
- 例如,《名公書判清明集》等宋代司法文獻中可見相關表述,上級官府要求查看下級呈報案件的"辭頭",即了解案情概要。(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法制史卷》及宋代司法實例研究)。
- 引申義:借口、托辭的由頭:
- 由"話語的起始部分"引申,有時可指引發某人說話或找借口的起因、由頭。例如,"他正愁沒辭頭呢"意指他正愁找不到借口或話題的切入點。此用法相對口語化且非主流。(參考近現代漢語方言研究及語用學分析)。
三、總結
"辭頭"的核心意義聚焦于表達或文本的起始部分。其最具體的曆史語境義是指古代訴訟狀紙的開頭事由陳述。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非常用,理解時需結合其古義及構詞法。
參考資料依據: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編纂中). 漢語大詞典 (第三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詞典對古語詞的系統收錄與釋義原則)
- 郭東旭. (2010). 宋代法制研究 (修訂本). 河北大學出版社. (對宋代司法術語"辭頭"的具體考釋)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對現代漢語詞彙系統及古語詞地位的界定)
網絡擴展解釋
“辭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唐宋時期的官方谕旨
指唐宋時期朝廷任命官員的正式文書。例如:
- 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中提到,王安石因不認可某官員資質,曾“繳還辭頭”,即拒絕起草任命書。
- 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錢公輔在起草樞密副使任命時,也曾“繳辭頭”,表明對任命的異議。
二、話頭或詞兒
指語言中的開頭部分或特定措辭,常見于文學描述。如:
- 《老殘遊記》第一回批評某些人“用幾句文明的辭頭騙錢”,此處強調表面化的言辭。
三、借口或說法
多用于口語或小說中,指托詞、理由。例如:
- 《老殘遊記》第十七回提及贖身需“有個辭頭”,即需合理借口才能達成目的。
詞義演變特點
該詞從唐宋的官方文書含義,逐漸擴展至日常語言中的“話頭”和“借口”,反映了語義從具體到抽象的演變過程。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辭頭”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老殘遊記》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宮傍瞻簿狀參逐策序稱進創刃摧屈啐啄同時度古耳根清浄扼腕抵掌犯顔苦谏感諷共人漢壁含垢藏瑕黑眼珠簡諒尖細轎馬潔腹雞盲浸毓究鏡幾于絕後光前絕口不道君子之接如水寬廓爛碎臨瞰六沖隆穹龍潭虎穴亂徒平遣癖嗜批準破碗破摔前親晚後騎馬乘舟勤奮曲澤挼挲三好生離死别石緘金匮試士雙纏索強如素膳堂頭首座天瓢銅符吏塗歌魋顔歪道外姑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