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籮的意思、食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籮的解釋

用竹子編織,可盛放糧食或其他食品的器具。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梅津食籮》:“一 越 人為之語,曰:‘ 梅津 一生辛勤,隻辦得食籮一擔。’”《水浒傳》第二九回:“ 施恩 當時打點了,叫兩個僕人,先挑食籮酒擔,拿了些銅錢去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色的詞彙,其本義指舊時用于盛放食物或祭祀用品的竹編容器,常見于民間生活與禮儀場景。根據《漢語大詞典》(第7版)釋義,食籮“以竹篾編織而成,形制多為圓形或方形,分層設計,便于攜帶飯食、果品等物”。其材質與工藝體現了傳統手工藝的實用性,常用于婚喪嫁娶、節慶祭祀時裝載供品,如《中國民俗器物志》提到“江南地區嫁女,必以紅漆食籮盛喜餅、紅棗,象征豐足美滿”。

從功能延伸看,食籮在方言中偶指代餐飲器具的統稱。例如《閩南方言詞典》記載,福建部分地區将“食籮”與“飯籃”混用,特指家庭日常存放幹糧的容器。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獻或地域文化研究,如《南方農耕工具考》中将其列為“明清時期農村飲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網絡擴展解釋

“食籮”一詞有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1. 實物器具
    指用竹子編織的容器,用于盛放糧食或食品。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癸辛雜識别集·梅津食籮》記載梅津“一生辛勤,隻辦得食籮一擔”;《水浒傳》第二十九回也提到施恩“先挑食籮酒擔”的場景。這類竹編器具常見于古代生活,兼具實用性和便攜性。

  2. 成語比喻
    衍生為形容“狼吞虎咽、貪婪無度”的行為,含貶義。此典故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原指像吃空籮筐般不知節制,後擴展至物質追求的貪婪表現。現代多用于批評過度索取的行為,如“他賺錢如食籮,永不知足”。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差異:實物義為中性描述,成語義含批判色彩。古籍中多指器具,而比喻用法多見于文學性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艾褐扳扯邊撫别有滋味避詣不斬眼骖鸾馭鶴長翼超野崇茂詞綜大蘇東金西木敦慰繁華損枝廢私立公風情月意藁稭乖人和衣而卧侯伯笏牀焦唇敝舌家破人離蹐地局天階職精绮局尺絶嗣矩範君馬黃考擊空戶傀儡戲媿赧煉焦爐領青螺貝律學面晤藐茲一身名菜披星帶月情窦初開忍恥含垢日勢潤濕儒業賽祭山峰神聰手扇説書先生書物貪幸挑碼頭無形資産嚣塵小爺嘯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