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樹木。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秋曰白藏……時曰凄辰、霜辰,節曰素節、商節,草曰衰草,木曰疎木、衰林、霜柯、霜條。” 宋 曾鞏 《橙子》詩:“鮮明百數見秋實,錯綴衆葉傾霜柯。”
“霜柯”是一個古典文學詞彙,其含義和文學意象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秋天的樹木,特指經霜後的枝幹或樹木整體。該詞常見于詩詞中,通過秋霜與樹木的關聯,傳遞季節特征或自然意境。
季節象征
常與“秋實”“衰草”等詞并列,體現秋季蕭瑟或豐收的雙重意境。如宋代曾鞏《橙子》詩:“鮮明百數見秋實,錯綴衆葉傾霜柯”。
堅韌孤傲的隱喻
霜後樹木枝葉凋零,但枝幹挺立,暗喻曆經風霜的氣節。如宋代葉適詩句“至今鄉裡敬,墓柏垂霜柯”,借墓旁柏樹經霜不凋表達對先賢的敬仰。
畫面感的營造
詩詞中常以“霜柯”勾勒秋日景象,如“霜柯橘嫩金衣薄”(宋祁詩),通過色彩與質感的對比增強畫面層次。
最早見于南朝梁元帝《纂要》,将“霜柯”與“疏木”“衰林”等并列為秋季樹木的别稱,說明其作為季節代稱的古典淵源。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日常使用時可結合具體語境,突出秋日意境或堅韌品格。
《霜柯》是一個漢字詞,由“霜”和“柯”兩個部分組成。
霜(shuāng)是由“雨”和“彡”組成的,它表示冰凍的水汽,通常在天氣寒冷時出現。它的部首是“雨”,有4畫。
柯(kē)是由“木”和“果”組成的,它指的是樹幹的主幹部分,也可以指果樹的枝幹。它的部首是“木”,有4畫。
《霜柯》一詞來源于南朝梁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慶既多佳人,惜哉少好夫;霜柯既遂歲,葉落複何如。”這句詩描述了歲月的流逝,樹葉的凋落,以及生命的消逝。
在繁體字中,霜柯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不會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雪養,柯人埃也”。這是謂其形為柯。與現代相比,字形比較簡練。
以下是一些使用《霜柯》詞的例句:
1. 秋風起,霜柯上,枝頭落葉一個接一個。
2. 希望歲月不要太荏苒,霜柯不再凋零。
3. 他的歲月已經如霜柯一般,白發蒼蒼。
除了《霜柯》,還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 霜天:寒冷的冬天。
· 柯茂:樹幹茂盛。
· 柯子:樹幹的細小枝條。
· 柯棣:形容枝葉茂盛的樣子。
近義詞:霜葉,霜雪,霜冷。
反義詞:陽光,春風,青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