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邊疆。《舊唐書·李可舉傳》:“ 茂勳 善騎射,性沉毅, 仲武 器之,常遣拓邊,以功封郡王,賜姓名。”
“拓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拓邊”指開拓邊疆、擴展領土,最初用于描述古代國家通過軍事或行政手段擴大疆域的行為。例如《舊唐書·李可舉傳》記載,唐代将領李茂勳因善騎射、性格堅毅,被派遣拓邊并因功受封。
隨着語言發展,該詞逐漸引申為積極進取、開拓新領域的象征,可用于形容個人、企業或組織在事業、學業或市場中不斷突破和擴展的行為。
其起源與中國古代邊疆拓荒活動密切相關。國家為鞏固疆域,常派遣軍隊克服自然環境與敵對勢力的阻礙,完成開疆擴土的任務,體現了不畏艱險的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釋義。
拓邊是指開拓邊疆,擴大國土的行動和過程。它既可以指國家對境内未開發的邊疆地區進行開發和建設,也可以指國家對周邊的領土進行争奪和占領。
拓字的部首是扌,拓字的筆畫數為5畫。
拓字的簡化的形狀來源于手拿刀斧的樣子,表示開拓疆土的行動。
繁體字“拓”與簡體字拓的寫法相同。
據記載,古代寫字的方式有篆書、隸書、楷書等。當涉及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時,拓字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
1. 國家為了發展經濟,需要拓邊開發邊疆地區。
2. 這個國家不斷拓邊擴張,使其領土面積大幅增加。
1. 拓展:擴大範圍,拓寬發展空間。
2. 拓寬:擴大寬度,增加範圍。
3. 拓荒:開墾未開發的土地。
4. 拓跋: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姓氏,也用作姓氏。
1. 擴張:增加面積,擴大範圍。
2. 開辟:開拓,開創。
1. 收縮:減少範圍,縮小面積。
2. 閉塞:不開放,封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