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扼其要害而擊其空虛。《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宋 陳亮 《中興論》:“ 齊 秦 誠天下之兩臂也,奈虜人以為天設之險而固守之乎!故必有批亢擣虛、形格勢禁之道。”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日戰争·東方兵事紀略》:“我諸軍嚴防中路 九連城 江面,而 倭 人乃潛襲上下遊,将以全力萃於中路,為批亢擣虛計。”亦作“ 批吭搗虛 ”。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凡為元帥,須要機謀,批吭搗虛,為頭説謊,調皮無賽。”
2.謂有縫便鑽,從中取利。 明 無名氏 《石榴園》第一折:“自家姓 炒 名 皮 ,字 蓼花 ,乃油嘴出身,平昔幫閑鑽懶,批吭搗虛。”
“批亢搗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源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救鬥者不博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意為:勸解争鬥時不應直接參與,而應攻擊要害或空虛處,使形勢受制,自然化解沖突。)
常用于軍事或競争場景,強調避開正面強攻,通過精準打擊弱點取勝。類似俗語“打蛇打七寸”。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
《批亢擣虛》是一個成語,意為批評胡說八道的人或行為。
《批亢擣虛》可以拆分為:
批 - 扌(手)+ 匕(刀)
亢 - 亠(亨字)+ 冫(由下冫凸而上的丶)+ 兒
擣 - 扌(手)+ 岜(中間有一個豎彎曲下去的人)+ 手
虛 - 虍(三橫之間有一個豎)、白
《批亢擣虛》出自《荀子·勸學》。原文為:“兵車既留,革車既平,士民既定,農夫無事,則鄉之童蒙,縣之積歲可使批亢揲虛。”意為在戰争結束、社會安定、農民沒有戰事的時候,可以讓鄉村中的孩子學習批評亢奮以及辨别真僞。後來人們将其中的“批亢擣虛”引申為一種行為,用來批評胡說八道的人。
《批亢擣虛》的繁體寫法為:
批 - 抵(手)+ 畢(刀)
亢 - 亨(亨字)+ 冰(冰形)+ 兒
擣 - 抵(手)+ 梯(台階形)+ 扌
虛 - 虍(三橫一豎)、白
古時候《批亢擣虛》的漢字寫法為:
批 - 抵(手)+ 畐(刀)
亢 - 丬(亨字)+ 冄(下冫凸上丶)+ 兒
擣 - 抵(手)+ 哞(中間有一個彎曲豎),手
虛 - 虍(三橫一豎)、百
他在會議上批亢擣虛,為我們指出了問題的核心。
批發、亢奮、虛榮、擣鼓、擣蒜
奚落、指責、斥責、責備
稱贊、歌頌、贊美、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