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茸母的意思、茸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茸母的解釋

草名。即鼠曲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鼠曲草》:“鼠耳,言其葉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故北人呼為茸母。”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詩話·茸母孟婆》:“ 宋徽宗 在北虜,清明日詩曰:‘茸母初生認禁煙,無家對景倍凄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茸母,漢語詞彙,特指初生的草芽,尤指春草嫩芽。其釋義與語源如下:

一、釋義

指初生嫩草,常作為春日自然景象的象征。古詩詞中多借“茸母”描繪早春草木萌發之态,傳遞生機盎然之意。

二、語源考據

  1. 詞源演變

    “茸”本義為草初生細軟貌(《說文解字》:“茸,草茸茸貌”),“母”表滋生之意,二字合成後強化草木初生屬性。北宋《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草芽”。

  2. 文學典例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茸母初生,占春候于農諺”,反映古人以茸母萌發為春耕物候标志。元代袁桷詩“茸母連枝綠未齊”更以意象化表達凸顯其纖嫩形态。

三、文化意涵

作為農耕文明符號,“茸母”承載自然時序感知,常見于節氣詩詞。其語義衍生體現漢語“以微見著”的認知傳統——通過細微生命體映射季節更疊與天地生機。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茸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 植物名稱(主要含義) 指鼠曲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該解釋源自古代文獻記載:

    • 李時珍《本草綱目》描述其“葉形如鼠耳,有白毛蒙茸”,因此北方人稱其為“茸母”。
    • 宋徽宗被囚時所作詩句“茸母初生認禁煙”中,“茸母”即指此草,表達對故土的思念。
  2. 比喻義(較少見) 有資料稱其作為成語,由“茸”(柔軟)和“母”組合,比喻母親對子女的慈愛如絨毛般溫暖。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建議注意: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茸母”多指鼠曲草;若現代語境中用于形容母愛,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創新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鮑魚之次徧地标品避徙長松車龍乘風興浪楚歌四面出女悼唁大腰付仗幹部學校高徽革委會共為唇齒禾穎猾惡環抱禍殃嘉采箭靫賈市驚波鏡恕矜原集泮究盡峻切萊蕪劉海六齋落葬盟詛面肥女順疲輭喬陟清響絿政人籁榮身三籙莎笠上半截飾語斯纏竦立肅振通亨凸透鏡歪不橫楞微故細過吻喇喇仙部仙娥鄉捷仙女小次小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