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長的意思、君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長的解釋

(1) [monarch]∶君主

(2) [tribal leader]∶部落的首領

詳細解釋

(1).國君與卿大夫。《周禮·秋官·朝大夫》:“日朝,以聽國事故,以告其君長。” 鄭玄 注:“君謂其國君,長其卿大夫也。”《禮記·祭統》:“上則順於鬼神,外則順於君長。” 孔穎達 疏:“‘外則順於君長’者,謂朝廷也。出事公卿,故雲外也。”

(2).天子或諸侯。《禮記·表記》:“是以不廢日月,不違龜筮,以敬事其君長。” 孔穎達 疏:“君謂天子;言長者,兼諸侯相朝,小國之於大國也。”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地傳》:“ 親 以上至 句踐 ,凡八君,都 瑯琊 二百二十四歲。 無疆 以上覇,稱王; 之侯 以下微弱,稱君長。”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詩文著述》:“《詩》疏:外諸侯曰君,内諸侯曰長,猶 漢 之官制,萬戶以上稱令,不及萬戶稱長也。今混稱令長,君長。” 郭沫若 《星空》詩:“我們何有于君長神聖?何有于禮教文明?”

(3).古代少數民族部落之酋長。《史記·五帝本紀》:“﹝ 舜 ﹞遂見東方君長。” 唐 韓愈 《烏氏廟碑銘》:“處北者,家 張掖 ;或入夷狄,為君長。” 宋 曾鞏 《請訪問高骊世次劄子》:“其使者,宜知其國之君長,興壞本末,名及世次。” 明 屠隆 《綵毫記·他鄉持正》:“夫人,君長正妻,寡居守節。”按,此指 夜郎 王正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君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可分為以下三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君長”由“君”和“長”組成,其中“君”指國家或組織的最高領導者,“長”表示擔任主要職務或管理者。該詞多用于古代政治、軍事或社會組織中,指代具有權威和領導職責的人物。


二、具體義項

  1. 國君與卿大夫
    指一國之君及其下屬的高級官員。例如《周禮·秋官》提到“以告其君長”,鄭玄注:“君謂其國君,長其卿大夫也”。

  2. 天子或諸侯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君長”可指代天子或分封的諸侯。如《禮記·表記》記載“以敬事其君長”,孔穎達疏釋為“君謂天子”,并延伸至諸侯間的尊卑關系。

  3. 少數民族部落的酋長
    用于描述古代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例如漢典解釋其為“部落的首領”,《越絕書》中亦提到“稱君長”的用法。


三、古籍中的典型用法


四、現代應用與示例

現代漢語中,“君長”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例如詩句“錦水湯湯,與君長訣”中的“君長”可引申為尊貴的離别對象。

“君長”的核心含義圍繞古代社會的領導者展開,具體指代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君長

君長(jūn zhǎng)是一個漢字詞彙,也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君(君主部首)和長(長物部首)。

君(jūn)是一個表示君主、統治者的詞語,也可以指代對統治者的尊稱。長(zhǎng)則表示事物的長度、時間的長短等含義。

君長源自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詩經·鄘風·鴻雁》:“君長羣生,民飛走息。”這裡用來形容君主或者領導人,和百姓之間的關系。

在繁體字中,君長的寫法與簡化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君的古代字形為臣在上,軍在下;長的古代字形為苕在左,䒑在右。

以下是君長的例句:

  1. 君長臣短。
  2. 君長天下,為衆治矣。
  3. 君長精義,師道尊賢。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君主、長者、君臣。

近義詞包括:主、宰、王。

反義詞可以是:臣、民、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