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極珍貴的東西。 唐 周昙 《季劄》詩:“寳劍徒稱無價寳,行心更貴不欺心。”《武王伐纣平話》卷上:“ 費仲 奏曰:‘臣知 西伯侯 姬昌 有一對瓊瑤玉釧,此釧無價寳也。’” 陳毅 《夕鶴詞》:“同居真美好,愛情無價寳。”亦稱“ 無價之寳 ”。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我這珠衣是無價之寳哩!” 清 李漁 《比目魚·耳熱》:“所以世間難得的物件,就叫做無價之寳。” 艾青 《大西洋》詩:“生命原是無價之寶,但在販賣戰争的人們看來,生命是不值錢的。”參見“ 無價 ”。
“無價寳”是“無價寶”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完全相同,均指極其珍貴、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事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詞反映了中國文化中重精神價值、輕物質衡量的傾向。例如唐代魚玄機的名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以“無價寶”對比真摯感情,凸顯情感的可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成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無價寶》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價值無法估量的寶貝或珍品。它形容某物具有極高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無價寶》的部首是寶字的寶部,即宀,表示與寶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7個。
《無價寶》最早見于《莊子·外物》一篇,在這篇文中,莊子講述了一個匠人制造宮門的故事。匠人在宮門上雕刻了各種珍貴的寶物,如日、月、山川,但他沒有雕刻貨币。當問及原因時,匠人回答說:“貨币過于淺俗了,所有貧窮的人都以它為目标。但它對于有足夠財富的人來說,并沒有價值。”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無價寶》這個成語的含義。
《無價寶》的繁體字為「無價寳」。
在古代漢字中,寶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它的舊字形是「寶」,由宀和玉組成,表示與玉石相關的寶物。
1. 這幅畫是大師的作品,是一幅無價寶。 2. 他珍藏的古書非常稀有,堪稱無價寶。 3. 這個古董的價值無法估量,它是家族的無價寶。
無價、無價之寶、無價之寶等。
近義詞:無比珍貴、無與倫比的寶物、無可比拟的珍品等。
反義詞:有價、有價寶、有價格的物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