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旅的意思、徒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旅的解釋

(1).旅客。《文選·謝靈運<七裡濑>詩》:“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呂向 注:“言旅客奔往,皆多傷苦於此。” 唐 杜甫 《鐵堂峽》詩:“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 清 唐甄 《潛書·自明》:“吾目幸矣,吾見大衢焉,紛如其間者,非車馬徒旅乎?”

(2).指同行的夥伴。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二:“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3).徒衆。《宋書·五行志》:“諸将紛争,頗喪徒旅。”《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今借使十國入貢,其徒旅不減千人。邊民荒耗,将不勝其弊。” 清 吳敏樹 《唐6*子方方伯夢硯齋銘》:“ 陳公 驟起鄉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為雄健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徒旅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徒旅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本義解析 "徒"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步行也",本指無車馬代步的行走狀态,後引申為步兵(《左傳·隱公元年》杜預注)或隨從人員(《漢語大詞典》)。"旅"甲骨文字形作㫃下從衆,本義為軍旅,《爾雅·釋诂》訓為"衆也",後衍生出行旅、客居等義項。

二、詞義系統

  1. 行旅群體:指古代結伴而行的旅客群體。《詩經·小雅·黍苗》鄭玄箋:"徒行者,旅居者",如清·方文《攝山絕頂》"猶有南朝舊徒旅,烽煙不散古戰場"(《漢語大詞典》)。

  2. 軍制單位:特指古代步兵建制,《左傳·哀公元年》"吳師猶在,楚大夫皆懼,曰:'阖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于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對曰:'子姑憂子皙之欲背誕也。夫阖廬…在軍,徒旅有饋,必自其口入而後食'"(《十三經注疏》)。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呈現語義演變軌迹:先秦側重軍事組織含義,漢魏六朝逐漸發展出行旅群體義項,至明清時期隨着軍事制度變革,主要保留文學性的行旅指稱功能。

主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徒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構成與核心含義

二、具體義項解析

  1. 旅客
    解釋:指普通旅行者或行路之人。
    例句:

    • 謝靈運《七裡濑》詩:“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 杜甫《鐵堂峽》:“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
  2. 同行夥伴
    解釋:特指旅途中的同伴或同一群體的成員。
    例句:

    • 杜甫《前出塞》:“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3. 徒衆(部下或隨從)
    解釋:多用于描述軍隊、團體中的跟隨者。
    例句:

    • 《宋書·五行志》:“諸将紛争,頗喪徒旅。”
    • 清代吳敏樹《唐子方方伯夢硯齋銘》:“誓徒旅,蹈鋒飲血。”

三、使用注意

如需查閱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文選》《杜詩詳注》等文獻,或訪問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泉局标幟畢升娼妓楮李糍糕悼慄打漁殺家鞮汗頂索帝丘廢措沸反盈天費設費務扶蘇根鞁寒飔喊冤鴻漸之儀懷道迷邦華缛化生揮發性回眸一笑彙總兼心急濑進邁駿骨科薅了無懼色鱗集仰流流覽輪挨輪人螺釘路途蠻夷靡角目挑眉語難以爲情氣克鬥牛青甲輕直賽牛王擅強申宮稅儈順許厮留索解人談風談天説地屯住畏口慎事吳會嘯天瞎眼西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