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标幟的意思、标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标幟的解釋

(1).記號,标志。《唐律·廄庫律·畜産觝蹹齧人》:“諸畜産及噬犬,有觝蹹齧人,而标幟羈絆不如法,若狂犬不殺者,笞四十。”《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下》:“ 大梁 城中迫隘,欲展外城,先立個标幟,候今冬農隙之時,興工闆築。” 巴金 《堅強戰士》:“ 闆門店 上空的銀色光柱也明亮地在西邊現出。那是停戰談判會場區的标幟。”

(2).獨樹旗幟。 明 李贽 《德業儒臣前論》:“彼謂 軻 之死不得其傳者,真大謬也。惟此言出,而後 宋 人直以 濂 、 洛 、 關 、 閩 接 孟氏 之傳,謂為知言雲……好自尊大标幟,而不知其詬誣,亦太甚矣。”

(3).榜樣。 清 方以智 《東西均·名教》:“不過因導節制,以楔出楔,多方以誤之,分途以迷之,使天下少作它惡焉斯已。自技藝之專家,以至道德之标幟,皆誤人、迷人之方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标幟”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記號或标志
    指用于識别的符號、标識。例如《唐律》中提到“标幟羁絆不如法”,指未按規定設置牲畜的标識。現代用法如“停戰談判會場區的标幟”(巴金《堅強戰士》)。

  2. 獨樹旗幟
    引申為樹立獨特主張或風格。明代李贽在《德業儒臣前論》中批評宋儒“好自尊大标幟”,即指責其标新立異。

  3. 榜樣
    清代方以智在《東西均·名教》中提到“道德之标幟”,指以某種标準作為典範。


二、用法與例句


三、近義詞與辨析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律》《東西均》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幟(bīāzhī)是指用來表示某種意義或象征特定群體的标志、旗幟。拆分部首為⺮(zhú)和小人(rén),共有10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當時的寫法是「⺮⺮⺮、⺮⺮⺮⺮⺮、⺮⺮⺮⺮⺮⺮⺮⺮⺮⺮⺮」。 在繁體字中,标幟的寫法為「旗幟」。例句:他手中舉着一面标幟,指引着隊伍前進。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發标幟、插旗幟、旗幟鮮明。近義詞可以包括:旗幟、旗號、象征。反義詞可以是:虛标幟、倒旗幟。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