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旅的意思、徒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旅的解释

(1).旅客。《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吕向 注:“言旅客奔往,皆多伤苦於此。” 唐 杜甫 《铁堂峡》诗:“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清 唐甄 《潜书·自明》:“吾目幸矣,吾见大衢焉,纷如其间者,非车马徒旅乎?”

(2).指同行的伙伴。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3).徒众。《宋书·五行志》:“诸将纷争,颇丧徒旅。”《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 清 吴敏树 《唐6*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陈公 骤起乡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徒旅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徒旅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维度:

一、本义解析 "徒"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步行也",本指无车马代步的行走状态,后引申为步兵(《左传·隐公元年》杜预注)或随从人员(《汉语大词典》)。"旅"甲骨文字形作㫃下从众,本义为军旅,《尔雅·释诂》训为"众也",后衍生出行旅、客居等义项。

二、词义系统

  1. 行旅群体:指古代结伴而行的旅客群体。《诗经·小雅·黍苗》郑玄笺:"徒行者,旅居者",如清·方文《摄山绝顶》"犹有南朝旧徒旅,烽烟不散古战场"(《汉语大词典》)。

  2. 军制单位:特指古代步兵建制,《左传·哀公元年》"吴师犹在,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对曰:'子姑忧子皙之欲背诞也。夫阖庐…在军,徒旅有馈,必自其口入而后食'"(《十三经注疏》)。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呈现语义演变轨迹:先秦侧重军事组织含义,汉魏六朝逐渐发展出行旅群体义项,至明清时期随着军事制度变革,主要保留文学性的行旅指称功能。

主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徒旅”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一、基本构成与核心含义

二、具体义项解析

  1. 旅客
    解释:指普通旅行者或行路之人。
    例句:

    • 谢灵运《七里濑》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 杜甫《铁堂峡》:“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2. 同行伙伴
    解释:特指旅途中的同伴或同一群体的成员。
    例句:

    • 杜甫《前出塞》:“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3. 徒众(部下或随从)
    解释:多用于描述军队、团体中的跟随者。
    例句:

    • 《宋书·五行志》:“诸将纷争,颇丧徒旅。”
    • 清代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誓徒旅,蹈锋饮血。”

三、使用注意

如需查阅完整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文选》《杜诗详注》等文献,或访问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拜除摆掉白发丹心败家襃録暴下崩石秉烛待旦常好持身赤株穿针戏词场聪颖丢脱黩昏奉迎鳱旦供办故编过口好梦难圆鹤仗红绣鞋华职孑黎解魇旧矩开发扛大活可但滥炎剌子乐天派离坚合异磷磨娄子陆珍门钉名高乜嘢呕凤皮甲凄忾请老秋灰日力三时闪带瘆懔水泆梳纂四分五落四要挑缺徒设卫生设备无失宵晖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