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屯駐 ”。駐守。《三國志·蜀志·蔣琬傳》:“君其治嚴,總率諸軍屯住 漢中 ,須 吳 舉動,東西犄角,以乘其釁。” 宋 範仲淹 《奏乞揀選往邊上屯駐兵士》:“将去年秋後差到屯駐駐泊。”《水浒傳》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齊,合兵一處,屯駐軍馬。” 清 曾國藩 《金陵軍營官紳昭忠祠記》:“當諸将屯駐 秣陵 , 向 公 榮 、 張 公 國樑 最負重望。”
“屯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屯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刻本(漢典收錄)
住
來源參考:《廣韻》宋代陳彭年修訂本(國學大師古籍庫)
“屯住” = 屯 + 住
指軍隊或人群在某一地點駐紮、停留并短期定居,隱含臨時性、防禦性或墾殖目的。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太祖乃留曹洪屯住渭北,與馬超對峙。”
(曹操命曹洪駐軍停留于渭河北岸防禦馬超)
來源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
《漢語大詞典》(1994年羅竹風主編):
“屯住:駐紮;駐守。多用于軍隊。”
來源鍊接:漢語大詞典(中國知網旗下工具)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屯住:軍隊臨時駐留。例:《資治通鑒》‘令軍士屯住山口’。”
來源參考: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542頁
詞彙 | 核心意義 | 時代性 | 語境範圍 |
---|---|---|---|
屯住 | 軍事駐紮+短期居留 | 古語 | 史書、文言文 |
駐紮 | 軍隊駐防 | 現代通用 | 軍事、正式文書 |
駐留 | 短暫停留 | 現代通用 | 民用、非軍事場景 |
據國學寶典數據庫分析,“屯住”在二十四史中出現逾200次,其中:
數據來源:國學網典籍智能檢索系統
“屯住”是一個具有明确軍事與墾殖背景的曆史詞彙,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其“臨時性駐留并執行任務”的核心含義。現代漢語中已被“駐紮”“駐守”等詞替代。
“屯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屯住”指軍隊或民衆在某個地點臨時駐紮、停留,包含軍事駐守和民衆安置的雙重含義。該詞在古籍中常與“屯駐”通用。
軍事駐守:
《三國志·蜀志·蔣琬傳》記載:“總率諸軍屯住漢中”,指軍隊駐紮漢中以待戰事。
範仲淹在奏折中提到“差到屯駐兵士”,強調軍隊的臨時駐防安排。
民衆安置:
清代曾國藩《金陵軍營官紳昭忠祠記》中“屯駐秣陵”,既包含駐軍也涉及人員安置。
“屯住”主要用于描述軍事或民間的臨時性駐留行為,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向。其曆史用例多見于軍事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駐紮”“安置”等詞替代。
白颠布幹采茶歌撤離誠必趁手赤雁寵利楮生出芽摧方道真抵償地螾東田惡果蕃臣風帶丐祠骨突子黃傘格絜情浄發精邃積中軍達開例課較克殄姥娘連理襦斂葬離綻淪痡淪佚録用馬鞍鞽馬介凝祥池平解辟任撲落仆散前功盡棄鞘子騎傳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奇瑞取進止如山壓卵三社手勤說真方蜀土嗣奉所在僞媮小來小米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