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迦牟尼 與 老聃 。亦泛指佛教與道教。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談世事,足以悶人心,論九流,足以惑衆志, 釋 聃 尚虛無,尤為誕妄之甚。”
“釋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佛教、道教相關,具體解析如下:
字面構成
整體含義
泛指佛教與道教,或兩者的代表人物。例如太平天國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批評“釋聃尚虛無”,即指佛道兩教崇尚虛無的思想。
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資政新篇》等原始文本或佛道經典研究。
釋聃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下面進行具體解釋。
釋聃的部首是讠,并且它有12個筆畫。
《釋聃》這個詞來源于《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聃者,天地之神明也,窺通玄機者也。”這句話中的“聃”是指指向天地之神明的人,通曉玄機的人。由此,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釋聃。
在繁體字中,釋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因為釋聃這個詞較為新,所以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具體的相關記錄。
以下是一些使用釋聃的例句:
1. 他是一位深得道家真理的釋聃者。
2. 隻有透過他的聆聽,才能真正釋聃人生的奧秘。
3. 他的言語總是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釋聃之人。
與釋聃相關的組詞有:
1. 聃心:指内心深邃,通達天機。
2. 聃明:指智慧深邃,通達世情。
3. 聿聃:指天地之靈明,能夠洞察事物真相。
釋聃的近義詞包括:
1. 洞悉
2. 領悟
3. 通達
釋聃的反義詞包括:
1. 淺薄
2. 愚昧
3. 遲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