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人幼小時學習的各種舞蹈的統稱。《周禮·春官·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幹舞,有人舞。” 鄭玄 注:“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
(2).猶漫舞。謂聊且舞之。 宋 錢易 《嵇康小舞詞序》:“﹝ 薛九 ﹞謝曰:‘老矣,腰腕衰硬,無復舊态。’乃強起小舞,終曲而罷。”
“小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古籍考證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古代雅舞統稱
指周代貴族子弟幼年學習的祭祀舞蹈,包含六種形式:帗舞(持五彩缯)、羽舞(執白羽)、皇舞(戴羽冠)、旄舞(揮牦牛尾)、幹舞(持盾牌)、人舞(徒手舞)。這一制度記載于《周禮·春官·樂師》,強調舞蹈教育從幼年開始。
漫舞之意
宋代文獻中引申為“隨意而舞”,如錢易《嵇康小舞詞序》描述薛九“強起小舞”,體現非正式場合的即興舞蹈。
周代将小舞列為禮樂教育核心内容,與“大舞”(六代舞)形成對比。明代朱載堉指出其特點在于“不須按舞佾規定,一人也可舞”,更注重基礎訓練。
在文學作品《鬥羅大陸》中,“小舞”是女主角名字,但此屬藝術創作範疇,與詞語本義無關。
提示:如需了解古代六種小舞的具體動作或《周禮》原文,可查閱、8的典籍引述。
小舞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年幼的舞蹈者或者進行簡單舞蹈表演的人。這個詞也可以泛指舞台上的舞者。
小舞的拆分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小和舞。小部首在漢字拆分中屬于一個常見的邊旁部首,而舞則屬于一個常見的形旁部首。
小舞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小部首的筆畫數為3,舞部首的筆畫數為8。
小舞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明了,小指的是年幼、小的意思,而舞則是指跳舞的行為。因此,小舞可以理解為年幼的舞蹈者或簡單的舞蹈表演。
在繁體字中,小舞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上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小舞在古代的寫法是「小舞」,整體結構相同,隻是細節的筆畫形狀有所差異。
1. 她是一位小舞蹈家,雖然年紀小,但舞技非常出色。
2. 晚會上,小舞們用優美的動作和歡快的旋律,展現了青春的活力。
1. 舞蹈:指以舞蹈動作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
2. 舞者:指從事舞蹈表演并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的人。
3. 舞台:指供舞蹈、戲劇等表演的空間和設備。
近義詞:舞蹈者、舞者、舞姿、舞者
反義詞:舞台觀衆、樂手、歌唱家、演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