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ath knell;funeral bell]
(2) 西方風俗,教堂為死亡的教徒舉行宗教儀式時敲鐘叫“敲喪鐘”
(3) 指接近死亡或滅亡
這一決定敲響了敵人的喪鐘
西方風俗,教堂在宣告本區教徒死亡或為死者舉行宗教儀式時敲鐘,叫做敲喪鐘。因此用喪鐘來比喻死亡或滅亡。 吳晗 《論文化殺戮》:“這是恐懼到極點的掙紮,這是一個政權沒落前的喪鐘。”
"喪鐘"(拼音:sāng zhōng)是源自西方宗教習俗的詞語,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本義解釋
指西方教堂為去世教徒舉行宗教儀式時敲擊的鐘聲,通常用于宣告信徒死亡或葬禮儀式開始。這種鐘聲具有宗教儀式感,常見于基督教文化區域。
象征意義
引申為滅亡或終結的預兆,例如"敲響喪鐘"常比喻某事物即将消亡。如吳晗在《論文化殺戮》中寫道:"這是一個政權沒落前的喪鐘",即用該詞預示政權崩潰。
文化對比
不同于中國傳統的喪葬鳴炮或哀樂,西方通過教堂鐘聲表達對逝者的追悼,因此"喪鐘"具有鮮明的文化标識性。
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政治、社會等語境,例如:"環保政策的實施為污染企業敲響了喪鐘",強調不可逆轉的終結趨勢。
喪鐘是指在喪葬儀式中所敲打的鐘聲,用于表示悼念逝者的一種形式。在中國傳統禮儀文化中,喪鐘被視為向死者表達哀悼之情的一種方式。
《康熙字典》中将"喪"字歸為四劃字,部首為丿,筆畫順序為丨、丨、丨、一。而《新華字典》則将"喪"字歸為五劃字,部首為一,筆畫順序為一、丨、一、一、一。
“喪鐘”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戰國之歌·喪詩》中,用于描述喪葬時敲響的鐘聲。後來,喪鐘成為了表達哀悼之情的一種文化象征,廣泛應用于喪葬儀式。
"喪鐘"的繁體字為 "喪鐘"。
在古時候, "喪"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的寫法中,"喪"字上方有一個豎折形,象征着太陽升起的形狀。而現代寫法則去掉了這個豎折形,變成了三個橫豎相交的直線。
1. 在喪葬儀式上,敲響喪鐘以表達人們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2. 喪鐘聲傳遍整個村子,讓人們沉浸在悲痛之中。
喪事、喪家、喪葬、喪服
哀鐘、悼鐘、喪禮
慶鐘、喜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