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拙的意思、工拙的詳細解釋
工拙的解釋
猶言優劣。《呂氏春秋·知度》:“若此則工拙愚智勇懼可得以故易官。” 唐 黃滔 《唐昭宗實錄》:“明試殿庭,題目盡取於《典》《墳》,賦詠用觀其工拙。” 茅盾 《<子夜>後記》:“我不遑再計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詞語分解
- 工的解釋 工 ō 個人不占有生産資料,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工人。工人階級。工農聯盟。 制造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産事業:工業。工業革命。 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工作。工廠。竣工。 工作量:記
- 拙的解釋 拙 ō 笨,不靈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謙辭,稱自己的:拙作。拙見。拙筆。拙著。 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工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ng zhuō,主要用于評價技藝、作品或行為的優劣,具體釋義如下:
1.基本釋義
指事物的“精巧與拙劣”,即優劣之分。
- 工:本義為精巧、細緻,引申為技藝高超;
- 拙:意為笨拙、質樸,引申為技藝不足或不夠成熟。
綜合而言,“工拙”強調對作品或行為的質量評判。
2.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
《呂氏春秋·知度》中提到:“若此則工拙愚智勇懼可得以故易官。” 此處指通過能力優劣調整官職。
唐代黃滔《唐昭宗實錄》亦用“賦詠用觀其工拙”來評價文章的優劣。
- 現代應用:
茅盾在《<子夜>後記》中寫道:“我不遑再計工拙,就靦然出版了。” 此處指不糾結于作品是否完美,直接發表。
3.使用場景與示例
- 評價作品:如“這首詩的工拙,讀者自有定論”。
- 謙辭或自省:如“今作七絕一首,不計工拙”(表示創作時不刻意追求完美)。
4.相關詞彙
- 近義詞:優劣、高下、精粗。
- 反義詞:無明确反義詞,但可結合語境表達,如“不分工拙”(不區分好壞)。
“工拙”是一個兼具客觀評價與主觀謙遜的詞彙,既可用于文學藝術批評,也可表達創作者對自身成果的謙遜态度。其核心在于通過對比“精巧”與“拙樸”,傳遞對質量或境界的衡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析:《工拙》
《工拙》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對《工拙》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并介紹其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提供一些例句。同時,還會列出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拆分
《工拙》的部首是“工”,表示與工作、工藝等相關的概念。《工拙》的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
《工拙》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其中的“工”字表示粗糙、簡單、笨拙,而“拙”字表示簡陋、不靈巧。
在繁體字中,無專門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關于《工拙》一詞的古代寫法可能是:“工”字與現代相同,而“拙”字在字形上會有些微的差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工拙》的例句:
- 他的手藝相當《工拙》,需要更多的練習來提高。
- 這個木雕雖然有些《工拙》,但卻充滿了手工制作的獨特韻味。
- 他在畫畫方面有些《工拙》,但卻表達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關詞語
組詞:工匠、工藝、拙劣、不拙、工整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笨拙、拙笨、粗拙
反義詞:巧妙、靈巧、熟練
以上就是關于《工拙》一詞的解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