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翰的意思、邦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翰的解釋

《詩·大雅·闆》:“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毛 傳:“翰,幹也。”後因以“邦翰”喻國家的中堅之臣。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五代相 韓 ,七葉侍 漢 ,及我聖朝,亦生邦翰。” 趙殿成 箋注:“《詩·大雅》:‘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毛萇 傳:‘翰,榦也。’邦翰者,互文借用為邦家楨榦之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邦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詞源與出處

“邦翰”最早出自《詩經·大雅·闆》中的“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其中“翰”被毛傳解釋為“幹”(即“骨幹”)。後引申為“國家的中堅之臣”。

二、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邦”指國家,“翰”本義為長而硬的羽毛,後比喻為骨幹、支柱。
    • 合稱“邦翰”即指國家的棟梁之臣,強調其作為政權核心的重要性。
  2. 引申用法

    • 唐代王維在《京兆尹張公德政碑》中曾用“邦翰”贊美張公為聖朝的棟梁,進一步強化了其“國家重臣”的象征意義。

三、現代理解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形容政治家、領導者等核心人物,例如:“五代相韓,七葉侍漢,及我聖朝,亦生邦翰”(王維)。


注意:部分網頁(如、7)對“邦翰”的解釋存在偏差(如強調“文辭”),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為準。如需完整參考,可查看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邦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邦翰的意思

《邦翰》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國家的文獻纂錄”。它所指代的是古代帝王所建立的國家檔案機構,負責收集、整理和保存國家重要的文書、文獻和檔案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邦翰的拆分部首是“阝”和“灬”,分别表示“阜”和“火”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邦翰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月令》中,是一個古代的名詞,用來描述古代國家機構中負責記錄和保存文書的部門。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這個部門的名稱。

繁體

《邦翰》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邦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邦翰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是采用篆書或隸書風格。具體寫法會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法家的個人風格而有所差異。

例句

1. 古代的邦翰是國家檔案的寶庫。 2. 邦翰的建立有助于保存國家的曆史文化。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國翰、文翰、記翰。

近義詞:國翰。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