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舊時婦女裹纏後形似弓狀的小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恐 唐 人自以足指為玉筍,非必以弓纖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昔題婦人足,不曰素潔,則曰豐妍。夫今婦人纏足……腥穢特甚,使 謝 李 輩舍其弓纖,而誣以潔素,一何舛哉。”
“弓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中國古代女性因裹足而形成的特殊足部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舊時婦女通過裹足(纏足)後形成的形似弓狀的小腳。這種習俗源于古代審美觀念,女性自幼用布帛緊束雙足,使足骨變形,最終形成前端尖細、足背彎曲如弓的形态。
詞源與用法
裹足是中國古代對女性身體束縛的陋習之一,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其審美标準以“三寸金蓮”為理想形态,而“弓纖”一詞正是這種畸形審美的語言體現。需注意的是,這一習俗已被現代社會徹底摒棄。
弓纖:指用來拉緊弓弦的細繩,也可用于綁紮、系縛物品。弓纖一般采用柔韌且耐磨的材料制作,如麻線、牛筋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弓:左右結構 部首弓 屬于六筆畫 - 纖:上下結構 部首纟 屬于納筆畫
來源:弓纖一詞即由"弓"和"纖"兩個字組成。"弓"是古代軍事活動中使用的一種武器,繩索的細目栞頭。"纖"是指纖維,纖細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弓纖",表示用于綁紮弓弦的細繩。
繁體:弓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弓纖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
例句: 1. 他用弓纖綁紮好了弓弦。 2. 請系緊弓纖,确保弓弦不會松動。
組詞: 弓箭, 弓鞮, 弓術, 纖繩, 繩索
近義詞: 弓弦, 弦索, 弦線
反義詞: 船繩, 繞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