膑骨的意思、膑骨的詳細解釋
膑骨的解釋
膝蓋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膝蓋骨》:“膝蓋骨,即連骸,亦名臏骨。”
詞語分解
- 膑的解釋 膑 (臏) ì 同“髌”。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骨的解釋 骨 ǔ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裡面支持身體保護内髒的堅硬組織:骨頭。骨胳(全身骨頭的總稱)。骨節。骨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系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骨幹(刵 )。 像骨的東
網絡擴展解釋
膑骨(又稱髌骨)是人體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膑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方、股四頭肌腱内,呈上寬下尖的扁平三角形。它在體表可被觸摸到,主要參與膝關節的屈伸運動。
二、結構與功能
-
解剖結構
- 前側粗糙,便于肌腱附着;後側為光滑關節面,與股骨的髌面形成關節。
- 通過韌帶與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連接,構成膝關節的支點。
-
核心功能
- 保護膝關節,減少股骨與肌腱間的摩擦。
- 作為杠杆支點,增強股四頭肌的力學效率,輔助完成跳躍、奔跑等動作。
三、常見關聯病症
膑骨軟化症是該部位的典型疾病,表現為軟骨磨損引發的疼痛和活動受限。此外,外傷易導緻膑骨骨折,需注意運動防護。
四、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運動或突然增加運動強度,以防膑骨及周圍組織損傷。若出現膝關節疼痛或腫脹,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醫學資料,如需進一步了解膑骨疾病的具體診療,可參考骨科專業文獻或咨詢醫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膑骨(bìn gǔ)這個詞是指人體胫骨和腓骨相連處的部位。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腳字旁,右邊是燕子尾巴。膑骨總共由13個筆畫構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膑骨的寫法是「膝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膑骨」有時寫作「膝骨」。根據《康熙字典》,這個字的古代寫法是「膝骨」,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膑骨」。
以下是一個關于膑骨的例句:在運動時,要特别注意保護好膑骨。
與膑骨相關的組詞有「膝蓋」、「膝關節」等。近義詞可以是「腿骨」。反義詞可能是「手骨」。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