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瘧疾的通稱。亦指經年不愈的老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 張隱庵 集注引 馬莳 曰:“痎瘧者,瘧之總稱也。”《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痎瘧瘧母》:“痎瘧經年久不愈,瘧母成塊結癖癥。”注:“痎瘧,經年不愈之老瘧也。”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七:“然自去冬得痎瘧疾,輾轉至今,屢愈屢作。”
痎瘧是中醫術語,指瘧疾的通稱,特指經年不愈的慢性瘧疾或間日發作的瘧疾。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痎瘧在《黃帝内經》中被描述為瘧疾的統稱,尤其指周期性發作的瘧疾。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秋為痎瘧”,張介賓注“瘧證雖多,皆謂之痎瘧”。
分類與特性
病因
典型症狀
中醫治療
常用青蒿、柴胡等中藥清熱截瘧,《醫宗金鑒》提及需結合針灸或藥物化解“瘧母”。
古籍例證
痎瘧的“痎”字本義為“皆”,強調瘧疾的普遍性,後演變為專指頑固性瘧疾。現代臨床已較少使用該術語,更多用“瘧疾”或具體分型(如間日瘧)。
“痎瘧”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惡瘧,指由感染瘧原蟲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
該字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疒”和“疋”,其中,“疒”是由兩橫拉開,表示疾病;“疋”表示解瘧的草。
《痎瘧》是由繁體字構成的詞語,通常在現代漢字書寫中使用簡化字“瘧”替代繁體字“痎”來書寫。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繁體字“痎”可以采用另外一種寫法,即正文中給出的“邱”字的旁邊加上“疖”字,“邱”和“疖”合寫即為痎。其中,“邱”表示山峰,而“疖”表示瘡疖、毒瘡,兩者組合表達了瘧瘡的意思。
1. 他去度假的時候不小心被痎瘧蚊叮咬了。
2. 由于良好的醫療條件,現在很少有人死于痎瘧了。
痎瘧病 痎瘧原蟲 痎瘧病人
惡瘧 惡性瘧疾
正常瘧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