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跳百索的意思、跳百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跳百索的解釋

見“ 跳白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跳百索”是中國古代對跳繩遊戲的稱呼,其解釋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跳百索”一詞源自明清時期,其中“百索”指長繩擺動時呈現的百條繩索般的視覺錯覺。該詞在《金瓶梅》《宛署雜記》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如《金瓶梅》第十八回提到西門慶斥責“跳百索兒”,側面反映了當時民間遊戲的普及性。

二、曆史與玩法

  1. 遊戲形式:需兩人牽動長繩(約一丈長),其他參與者輪番跳躍,成功跳過者勝,失敗者會被繩索絆倒受罰。
  2. 花樣分類:包括單手跳(單跳)、雙手交替跳(雙跳)、足部跳躍(跑跳),以及纏繞手腕跳(纏腕跳)、雙足并行跳(雙飛跳)等。
  3. 器具特點:繩索多用堅韌麻線制成,長度可延長跳躍時間。

三、文化意義

該遊戲不僅是兒童娛樂活動,還被賦予節慶色彩。明代《宛署雜記》記載,正月十六日民衆常進行跳百索,成為歲時風俗的一部分。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亦将其列為傳統雜戲項目之一。

四、别稱辨析

“跳百索”與“跳白索”為同一遊戲的不同寫法,後者在《帝京歲時紀勝》等文獻中交替使用。現代多統稱為“跳繩”。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跳法細節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宛署雜記》《帝京歲時紀勝》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跳百索

詞語釋義:

《跳百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兒童遊戲,也稱為“跳繩”或“百索跳”。這是一種需要跳躍穿過一條拉繩或橡皮筋的兒童遊戲。通常,一個人持住兩端的繩子,讓其他人跳過。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跳百索》的拆分字是“跳”、“百”和“索”。其中,“跳”字的部首是“足”(zú),總共有7畫;“百”字的部首是“白”(bái),總共有6畫;而“索”字的部首是“糸”(mì),總共有10畫。

來源:

《跳百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據說,這個遊戲在古代就有流傳。人們通過跳繩鍛煉身體,同時也是一種娛樂方式。如今,這個遊戲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兒童常見的玩耍項目。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跳百索”可以寫作「跳百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于“跳百索”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跳百纛」。纛是古代的一種軍旗,通過跳躍穿過纛旗可以鍛煉身體,這和跳百索遊戲的玩法有些相似。

例句:

小明和他的朋友們在操場上玩跳百索的遊戲。

組詞:

跳傘、跳房子、跳水、跳舞、跳高、跳繩、跳梁、跳蚤

近義詞:

百索跳、繩子跳

反義詞:

站着不動、靜止不動、不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