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事,開始從事某種工作。《詩·大雅·大田》:“俶載南畝,播厥百穀。” 朱熹 集傳:“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畝,既耕而播之。”後以“俶載”指農事伊始。 南朝 宋 謝朓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詩:“東都已俶載,言歸望緑疇。”
“俶載”是一個源自上古漢語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典籍文獻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二、經典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尤指農事)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詩經·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 語境:此章描述周代農業生産過程。在準備好種子(既種)、修好農具(既戒)、做好各項準備(既備)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實際的田間耕作。
- 釋義:詩中“俶載南畝”意為“開始在南畝(農田)上耕作”。漢代《毛傳》對此句的注解即為:“俶,始;載,事也。” 明确指出“俶載”即“開始農事”。
- 引申:由于《詩經》的深遠影響,“俶載”在後世文獻中常特指開始農事活動,尤其指春耕伊始。
三、現代權威辭書釋義
“1. 始事,開始從事。《詩·大雅·大田》:‘以我覃耜,俶載南畝。’鄭玄箋:‘俶,讀為熾。載,讀為菑栗之菑。時至,民以其利耜熾菑發所受之地,趨農急也。’陸德明釋文:‘俶載,毛并如字。俶,始也;載,事也。鄭讀為熾菑。’後以‘俶載’指農事伊始。2. 指農務。” 此釋義清晰表明其本義為“開始從事”,并因《詩經》用例而特化指農事開始。
四、總結 “俶載”是一個古雅的雙音節詞,其基本含義是“開始從事(某項工作)”。它最經典和常見的用法源自《詩經·小雅·大田》,在該語境中特指開始進行農田耕作(尤其是春耕)。後世文獻及辭書多沿用此義,使其成為描述農事開端的一個專門用語。
主要參考來源:
“俶載”是古代漢語中與農事相關的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讀音與基本含義
讀作chù zǎi(根據現代注音),意為“開始從事某種工作”。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大田》:“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描述農人持利耜(農具)在田地開始耕作并播種谷物。
引申意義
後引申為農事活動的開端,特指一年中首次下田耕種的行為。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畝”,進一步強調其“初始勞作”的語境()。
使用場景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農耕時序,如春耕開始時的儀式性表達,體現古人對自然節律的順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創作中。
參考資料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及朱熹《詩集傳》相關注釋。
阿結八面保艾布衣韋帶撐撐铛鼎承題雠古春晖單桓燈煤蒂落梵方芳俎法元蜚屍符徵改望趕飯篝鑪故殺悍慓猴兒精護調火鴉将妄甲狀軟骨濟饞都護婕妤怨金璧輝煌金徒盡自铿訇令德買帳迷蹤藝漠視楠竹納贖碰碰船骈羅披鱗平盈氣胸婍嬟三微颯沓上行首硰石聲習絁司阍淘潠亭民通用唾面自乾無家香桃霞姝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