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審鞫的意思、審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審鞫的解釋

審訊。《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二年》:“請令諸路提點刑獄官親行所部,凡翻異駁勘之獄,同守臣審鞫,便宜予決,毋得滞留。”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郡王謀叛貸命》:“惟情罪最昭灼,審鞫最詳确,猶得死牖下者,無若 景帝 初年處 岷 藩事,最為失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籍沒家産》:“審鞫反叛有據,即問其家口男女若幹人……按律隻坐正犯家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審鞫”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審鞫(shěn jū)指審訊、審判案件,強調對案件進行詳細審查和問詢的過程。該詞由“審”和“鞫”兩個同義動詞複合而成,均含“審問”之意。

二、詞義解析

  1. “審”:

    • 本義為詳細考察、周密分析,如《呂氏春秋·察傳》中“聞而審,則為福矣”。
    • 引申為審查案件、審判,如《福惠全書》提到“審鞫反叛有據”。
  2. “鞫”:

    • 單獨使用時也指審問,如《說文解字》釋為“窮理罪人”。

三、古籍用例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法律古籍中,表達對案件的正式審理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審”的其他文言含義(如審查、詳知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審鞫的意思

審鞫(shěn jiǔ)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審查、審理。它常常用于法律和司法領域,表示對案件和犯罪行為進行審理和調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審鞫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它們分别是 "⻍"(酉)和 "革"。它的總筆畫數為 18 畫。

來源

審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法律制度。在古代,鞫指的是一種審訊犯罪的方式,類似于審判。隨着時間的推移,審鞫逐漸成為審查和審理的通用詞彙。

繁體

審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審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審鞫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為「韅」,它的形狀與現代的寫法稍有不同。

例句

1. 法庭将對這起案件進行嚴格的審鞫。

2. 他被帶到警察局接受審鞫。

組詞

審鞫在組詞中可以跟其他詞彙搭配使用,例如:
- 審鞫程式
- 審鞫結果
- 審鞫記錄
- 審鞫人員

近義詞

與審鞫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 審查
- 審理
- 審判
- 調查

反義詞

與審鞫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 放過
- 寬恕
- 釋放
- 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