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甲種射線〗。也作α射線。
阿爾法射線(α射線)是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流,屬于放射性物質釋放的粒子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組成與性質
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即氦核(符號為He或α粒子),帶正電荷。其靜止質量為$6.64 times 10^{-27} text{kg}$,電荷量為$3.20 times 10^{-19} text{C}$,動能範圍在4-9 MeV。
發現與命名
由歐内斯特·盧瑟福于1898年發現,因在電場和磁場中偏轉方向被确認帶正電,故命名為α射線。
物理特性與影響
應用與防護
多用于核技術研究,但因破壞性強需專業防護(如鉛屏蔽)。常見于鈾、鐳等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過程。
其他含義
在漢語成語中,偶被引申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技術參數或防護措施,可參考核物理專業資料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阿爾法射線是指一種由氦原子核(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組成的電離輻射。它的拆分部首是阝和又,并且由21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來源于希臘字母α(alpha),表示第一個字母。繁體字為「阿爾法射線」。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很可能沒有阿爾法射線的直接對應漢字。然而,可以使用「放射線」這個詞組表示放射線。
例句:科學家利用探測儀器研究阿爾法射線的特性。
其他相關詞彙:
- 阿爾法粒子:指阿爾法射線中攜帶正電荷的氦原子核。
- 電離輻射:指能夠使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脫離的輻射。
- β射線(beta射線):指一種由電子或正電子組成的電離輻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