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爾法射線的意思、阿爾法射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爾法射線的解釋

見〖甲種射線〗。也作α射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爾法射線(Alpha Ray)是放射性物質衰變時釋放出的一種粒子流,本質為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帶正電荷。其特性與發現曆程如下:

  1. 本質與特性

    阿爾法射線由α粒子組成,每個α粒子質量約為氫原子的4倍(6.644×10⁻²⁷ kg),帶+2e電荷(e為元電荷)。其電離能力強,但穿透力弱,在空氣中射程僅數厘米,一張紙或人體皮膚表層即可阻擋。

  2. 物理性質與符號表示

    在核反應中,α粒子常用符號 ( alpha ) 或 ( _2mathrm{He} ) 表示。其能量範圍通常為4–9 MeV(兆電子伏特),速度可達光速的5%–10% 。

  3. 發現與命名

    1899年,盧瑟福通過磁場偏轉實驗首次區分α、β射線,并命名"α射線"。該發現奠定了核物理學基礎,《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明确記載其作為放射性衰變産物的地位。


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阿爾法射線"詞條
  2. 國家标準《核科學技術術語》(GB/T 4960-2010)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第三版)放射性衰變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阿爾法射線(α射線)是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流,屬于放射性物質釋放的粒子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組成與性質
    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即氦核(符號為He或α粒子),帶正電荷。其靜止質量為$6.64 times 10^{-27} text{kg}$,電荷量為$3.20 times 10^{-19} text{C}$,動能範圍在4-9 MeV。

  2. 發現與命名
    由歐内斯特·盧瑟福于1898年發現,因在電場和磁場中偏轉方向被确認帶正電,故命名為α射線。

  3. 物理特性與影響

    • 電離能力:帶電特性使其具有強電離作用,易與物質相互作用導緻電離。
    • 穿透性:穿透力較弱,一張紙或鋁片即可阻擋,但在人體内部可能造成較大組織損傷。
  4. 應用與防護
    多用于核技術研究,但因破壞性強需專業防護(如鉛屏蔽)。常見于鈾、鐳等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過程。

  5. 其他含義
    在漢語成語中,偶被引申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人或事物”,但此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技術參數或防護措施,可參考核物理專業資料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八一建軍節悲促變音比義不價城戍叢沓丹鴻隄封椟食浮生若夢感逝山陽龜勝河倉揘畢圜則肩摩毂接建戌澆淺家主婆迹捕驚镳警标九鼎大呂積雪草拘維客主困折髡刑拉家常翴翴劣種立義龍鐘管鹵簿使孖氈佞讇濃包怒頰千金意确乎颯沓僧牕適野水潭寺臣頌述太忙生壇場陶徑田獲凸緣違谕窩瓜嗚嗚咽咽獮艾賢嶲賢藴小天地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