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勝的意思、偏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勝的解釋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宋 秦觀 《與喬希聖論黃連書》:“今病本於肝而久餌苦藥,使心有所偏勝,是所謂以火救火。” 清 姚鼐 《複魯絜非書》:“偏勝之極,一有一絶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2).指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一》:“此數主者,雖性分學力各有偏勝,然未有不從事於學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偏勝”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發展過程中某一方占據優勢或形成傾向性狀态。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禮以順時,信以守物,政以正民,刑以防奸……四者和而偏勝,則天災至矣”,此處強調多種要素失衡會導緻災禍,暗含“過度偏向某一方”的警示意義。

從構詞法分析,“偏”指傾斜、不均衡,“勝”表超越、占優,二字組合構成主謂結構,生動展現事物矛盾雙方中一方壓制另一方的動态過程。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出“氣有偏勝,理無偏勝”的辯證觀,将“偏勝”引申為學術流派或思想體系的特質彰顯。

現代漢語詞典中,《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偏于某一方面的優勢或長處”,如“競技比賽中切忌戰術偏勝”。該詞多用于文學評論領域,形容作品風格過于側重某類表現手法,例如“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上偏勝,而情節鋪陳稍顯薄弱”。

注:由于數字文獻平台的訪問限制,具體網頁鍊接已替換為文獻來源标注,實際引用時可對應《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3卷第128頁、《十三經注疏·左傳》(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946頁、《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72頁等紙質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偏勝”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及使用場景:

一、基本含義

  1. 競争或力量失衡

    • 指在對抗或比較中,某一方因優勢或偏倚而占據上風,導緻整體平衡被打破。例如宋人秦觀曾用“心有所偏勝”比喻情緒失衡()。
    • 近義詞:略勝一籌、一方獨大;反義詞:勢均力敵、平分秋色。
  2. 某方面過人之處

    • 表示在特定領域具有突出能力,如清代侯方域所言“偏勝之才”,強調專業特長的極緻化()。

二、應用場景

  1. 社會競争
    多用于描述競賽、辯論等場景中因不公或實力懸殊導緻的單方面優勢,如“資源分配偏勝使矛盾激化”()。

  2. 文學與哲學
    清代姚鼐在文論中提出“偏勝之極不可言文”,強調藝術創作需剛柔并濟,避免極端失衡()。

  3. 中醫術語
    特指陰陽失衡的病理狀态:

    • 陽偏勝:陽氣亢盛引發發熱、煩躁;
    • 陰偏勝:陰寒積聚導緻畏寒、代謝減緩()。

三、詞義演變

最初見于宋代文獻,側重描述失衡狀态;明清時期延伸至才能特長的語境;現代使用中,中醫領域賦予其更專業的病理學含義(綜合)。

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中醫病理分析,可查閱《豫省試策》《黃帝内經》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白陶班次逼促不多敞豁豁廛野吹雲淳仁擣治典經電視台東南極洲窦道奪膽詻詻汾晉撫孤恤寡绂絻歌吟弓馬龜山貴遠賤近鼾咍劾奏槐路緩步代車黃玉花角果解比劫持急人疾霆不暇掩目坤車蠟蜜仂句緑施妹丈抹搭鳥栖弄空頭驽懦汽閥青翰舟勤劇秦皮悫讷山止川行聲兒衰困雙清樹恩搜擿縮短陶罐特支圖窮匕現五世其昌纖惰暇時席次